学思并重的拼音是:xué sī bìng zhòng 。读书于人有益,学的是先辈们尽其一生总结出的精华: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然而不可忽视的,这些智慧的结晶或多或少有自身的缺陷与时代局限性。这时便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索创新蔽腔渗,基于当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成果。正所谓“学思并重”。朱熹曰:“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他认为学与思是相得益彰的,二者结合则事半功倍。同时提出“学则须疑”的观点。学习,从不能提出问题,到能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走完这一过程,才算真正把知识学到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二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好比人体消化食物,只学不思,即为囫囵吞枣,随之举一而不能反三,不经过消化吸收,怎么将知识占为己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凭死学注定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无他捷径,唯有学习与思考,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圆喊,举一反三,不枉所学。无思之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在这点上,孔子与孟子所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异曲同工之妙。思平生之所学,亦乐事也。学与思两者缺一不可。有学无思,只可记得许多没有头绪条理的物事,算不得知识。有思无学,便没有思的材料,只可胡思乱想,也算不得知识。但两者之中,学是思的预备,故更为重要。有学无思,虽然不好,但比有思无学害还少些。 这既符合我们的常识,也符合孔子的意见。因为除了这句抽象的理论概括,孔子宏脊还另作过形象的现身说法:“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然而思可蹈空玄想,学需实在功夫,于是“方今之世,多思者而少学者,唯其思者多不学也,是以其思或无知而狂悖,或孤陋而陈腐”(蒋寅《金陵生小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