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之所以会被称作“花中之王”,原因掘液在于它的花色丰富且艳丽,能够给人带来富丽堂皇的视觉感受。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曾提及“牡丹味辛寒”,这一记载表明牡丹早期是作为药用植物进入人们生活的。此外,在《柏乡县志》这一书籍中也曾记载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经为了躲避王莽军队的追击而躲避于弥陀寺的牡丹花丛中。待刘秀成功建立东汉之后,他将这片花丛赐名为了“汉牡丹”。
野生牡丹转而变成家养观赏性花卉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后来经过古人的栽培,牡丹日益多样化。进入隋朝之后牡丹的栽培范围较之前已经有所扩大,与此同时牡丹也于这个时期开始被引种至皇家园林以及高官显贵的花园之中。除此之外,聚众欣赏牡丹的习惯也开始初步形成。继隋朝之后的唐朝因为社会繁荣的缘故,连带着牡丹种植也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
唐朝时期,专门针对牡丹栽培的花师开始出现。据《龙城录》这一唐朝小说可知,当时有一名叫宋单父的洛阳人十分擅长种植牡丹,为此唐明皇还特地将他召到骊山进行牡丹栽培。而宋单父“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由此可见其种植牡丹的“绝技”判闹物确实是非常厉害的。总的来说,唐朝时期的牡丹已经变得十分普遍,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民间庭院均有种植。基于这个时期人们的大量栽培,牡丹品种进一步增多,花色、花型均变得越发多样。
进入宋朝之后牡丹依旧深受人们喜爱,这个时期由于人们对牡丹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弯灶,故而开始出现牡丹理论专著。这些著作汇集了牡丹种植时会涉及到的择地、浇灌以及防虫害等事项,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宋朝人对于种植牡丹一事是非常严谨的。也正是基于这份严谨,宋朝时期将牡丹栽培中心转移至洛阳之后该地牡丹依旧能够迅速闻名天下。洛阳牡丹在北宋时期其规模便已十分空前,待进入南宋之后洛阳等地的牡丹开始逐渐向南方地区扩种。
在宋朝之后的历史进程中牡丹的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其品种也进一步增多。因为牡丹花大而艳,形美且色浓,所以这种花卉一直被视为富贵的象征,人们也因此将它视为“花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