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蒸气波(英语:Vaporwave)是一种电子音乐类型,出现于2010年初的互联网社区,随后逐渐从网络模因发展成为了艺术运动。
2、这类作品侧重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美国、日本流行文化元素,包括城市生活、购物中心、商业广告、电子游戏、科技和早期互联网等,也受到赛博朋克科幻的影响。其音乐大量使用同时代的沙发音乐、滑顺爵判睁磨士乐、电梯音乐等商业音乐作为素材,进行采样和编辑。
《Vice》的米歇尔·洛克(Michelle Lhooq)表示,即使蒸气波的素材来自“糟糕”、“垃圾”的商业音乐,但蒸气波并不是为了模仿或者重新创作商业音乐,而是把商业音乐变成“更性感”的合成音乐。参与者将蒸气波的风格称为“美学”,为了与自身风格一致,常使用全角字符写作AESTHETICS。
蒸气波表现出了对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和全球化一种模棱两可的反思。一方面,有评论者认为蒸气波是反资本主义和反消费主义的,以反讽的手法对其进行批判;同时也有评论认为,蒸气波体现出对昔日繁荣社会的怀旧情怀,表现出复古未来主义。
而个人电脑和影音娱乐等科技元素,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以及昔日乌托邦主义远景破灭的叹息;而《布鲁克林铁路》杂志的一篇评论则表示,蒸气波表达了早改对当下政治失败和社会异化的不满,但与朋克摇滚的那种“原始的能量”相比,蒸气波则侧重于被动的接受,表现出失落和委靡不振的情绪。
扩展资料:
蒸气波在音乐出现后衍生出一系列的视掘斗觉元素,通常包括:
1、粉红和粉绿色等粉彩色的配合(常见于1980年代的装饰风艺术设计风格)
2、棕榈树和阳光与海滩(取自迈阿密的明媚风光,尤如1984年迈阿密风云剧集向往的生活)
3、古希腊雕塑和建筑(1980年代购物商场,尤其美国,喜爱选用的元素)
4、低分辨率和压缩失真的滤镜(模仿当年的阴极射线管电视机和VHS家用录影系统)
5、虚拟实境网格(源于1982年电影TRON电子世界的概念)
6、80年代大众传媒的产品广告(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讽刺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尝试塑造的美好愿景)
7、日语文字和日本动漫的像素平面艺术(1980年代资本主义下的日本在文化和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8、早期电脑设计及3D绘图(1990年代操作系统Windows 95刚普及和互联网的兴起)
9、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的图片(2001年的911事件彷佛象征20世纪正式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