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人的本质力量是什么

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人类所具有的一切物质能力、精神能力、话语能力的总和。而美就是人的本质和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之中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对象性显现,美也反过来作用于人,使人成为真正具有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人本质属性(essential attributes of man)是指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在中国哲学史、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不同的人性观,并派生出不同的教育观。孟子主张人性善;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是一切美德的开端,教育的任务只是“求其放心”,恢复人的先天的本性。

荀子主张人性恶,人之所以能改恶从善,是积学而成、后天努力的结果。告子则主张人性无分善恶,强调人的自然属性。扬雄认为人之性有善有恶,善或恶的关键在于学习。董仲舒、韩愈等主张性三品说,李春把人性分为三等,说明人厅扰段的善恶根源于性,表现于情。

人的本质力量是什么

西方哲学史、教育史上,也曾先后出现过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 19 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等为代表的自然人性观,尽管他们的具体阐述不同,但都把人性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认为教育就是保护人的自然潜能之自由、自发的发展。欧洲中世纪时,人性问题上占扮誉支配地位的是宗教神学的超自然人性观,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控制人的情欲,依靠上帝的启示启发人的理性。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虽然指出人的本质应是人的社会性,但他们所说的社会性依然是从先验的理性原则或绝对理念出发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性学说认为,人的本质属性主要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的社会属性。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关系来谈人的本质,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制造生产工具和从事生产劳动,因此,一般说人的本质属性如马克思所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故人性带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人性学说奠定了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

人本质属性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