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菜籽中刚合适,广大无边世界,就像一根小小的芦苇一样。暗喻佛法之精妙,无处不在。
‘须弥芥子’是《维摩经不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一句的内容概括。
典故
《芥子纳须弥》
唐朝江州刺使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
“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现在都保存在哪里呢?”智常禅师顺着话题问李渤。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智常禅师说:“奇怪,我看纳缓搭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李渤听了之后,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一切的禅理,有时从事上去说明,有时从理上去解释。所以,要知道宇宙世间,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实,芥子纳须弥是禅理。如果能明白理事本无障碍,那么这就是游刃有余地理解禅理了。
扩展资料:
佛门和世俗社会是相通的,就像芥子和须弥山可以互相包容一样。芥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微小。须弥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用,指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居所,其高八万四千由旬,佛家以“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须弥芥子’出自《维摩经不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南朝齐代,婺州义乌县傅翕居士,谈到芥子和须弥的关系:‘诸相皆非真实,巨细可以相容’,以此劝世人不要执着于眼前的名利、地位、荣誉等,事物是会转化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
人心的修养也应像须弥藏芥子一样,突破“大、小”的局限,收放自如,随需而化,再也不会被“大、小”的概念所束缚。把自己当成一粒纳下须弥的芥哪伏子,不要再等着别人来包容、来关心、来爱护。在自我之洞拿外,心系天下、胸怀苍生,则都能成为不凡的芥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须弥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