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武将,在战场上昙花一现,如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瞬间释放出光彩,随即就结束了自己的征程,烟消云散。
曹魏阵营中的李通就是这样。李通的出场次数并不多,给大家印象深刻的大概有这么两回。
第一次是在宛城之战中。曹操势大,盘踞宛城的张绣就想归附于曹操,双方从敌对改为合作。用现在的理解,与当年北平和平解放一样,张绣这属于“战场起义”的性质,交出部队,保留军衔,享受较高的待遇。曹操到了宛城,双方接洽,本来谈挺好,过程也挺顺利。但曹操这厮犯了老毛病,他盯上了张绣寡居的婶娘邹氏,接到营中胡天胡地去了。张绣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叔可忍而侄不可忍,就率兵发动兵变,夜袭曹操大营。
曹操猝不及防,情急之下裤衩都穿错了,也幸亏邹氏的臀围大,曹操勉强绷进了黑丝网中,迈着两条毛茸茸的双腿在田野上赤足狂奔。这一战,损失惨重,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猛将典韦都殒命归西。曹操再整兵马,与张绣对战,但天下第一毒士贾诩为张绣屡出奇计,打得曹操落花流水,正在仓皇败退之际,有一支兵马杀到,阻住张绣,使洞纯禅曹军安全撤退,这支人马就是李通率领的。曹操就“封之为建功侯,守汝南西界”,以防御张绣和刘表。
从这次战斗来看,李通有可能和“枪王”张绣对过几招。张绣这人耐力不算太好,两次追杀曹军,累了大半天,体力消耗很大,就没能把李通挑了。李通自我感觉不错,以为自己这两下子还拿得出手,这就为他以后倒霉埋下了隐患。
李通第二次出战就是在潼关之战了。马超为报父仇,率西凉兵马反叛,大军直下潼关和长安,曹操率主力部队前往迎击。双方在潼关城外对峙,各布阵势。
马超阵前搦战,曹军中于禁出马迎敌,“斗得八九合”,抵挡不住,败下阵来;张郃挺枪跃马,接战马超,“战二十合亦败走”。这时候李通就上场了,在原著中是这样描述的:“超奋威交战,数合之中,一枪刺李通于马下”。仅仅数合就领了盒饭。
看来李通这厮的武艺实在是不堪一提。还曹魏阵营中,于禁就已经够肉头的了,但至少还能保住性命,张郃也能够见势不妙,拔马就跑,李通就有点不自量力了,他还真敢上,结果瞬间就被马超秒杀。
阵前厮杀不是件简单事情,觉得情况不妙,就得赶紧跑,才能活得久些。李通是完全低估了马超的实力。他看到于禁打了八九个回合,张郃也撑住了二十回合,加起来也有三十个回合了,马超的体力应该有所下裤孝降,他再去捡个纳尘便宜,如果能撑个十几二十回合,他也成“五子良将”的水准了。但他眼力不行,没看出来马超其实是个技术型的猛将,阵前厮杀更多靠的是技术而不是力量,以巧破千斤,前面那三十回合的体力消耗极其微小,而且马超的枪术风格与张绣完全不同,诡谲狠辣,“数合之中”就发现了李通的破绽,一枪把他挑了。
推测一下李通的武力值,以几个战例来做个比较。马超属于超级猛将,与赵云、张飞一样都是使用刺击型武器。
马超少年时代曾经在长安之乱中“不数合”刺死西凉军将领王方。
张飞在正常厮杀的情况下,对阵黄巾军首领高升,“不数合”刺于马下;博望坡对阵夏侯兰,“不数合”刺死;零陵之战“不数合”击败邢道荣。
赵云在正常厮杀的情况下,曾经“战不数合”刺死袁绍旧将吕旷(吕旷有斩获纪录);界桥之战中曾“战不数合”刺死袁绍大将麹义(这属于战场意外相遇,麹义是有斩将纪录的)。
通过这样比较,李通的武力值就基本定位了,属于三流水平,和高升、王方、夏侯兰同一个层次,而比一个回合都顶不住的淳于导、夏侯恩稍微强些,低于邢道荣、于禁、吕旷这些二流末。
当然,在《三国演义》诸位战将中,李通仍然属于炮灰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