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
关于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师徒关系的说法,最早是来源于民国《兴化县续志》的《施耐庵墓志铭》一文。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而且参与过《水浒传》创作,为施耐庵校对文字。
施耐庵生于1296年,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曾在钱塘(今杭州)做过几年官枯燃;罗贯中生于1330年,14岁辍学随父亲在苏杭一带做生意,在杭州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者的杂剧作家,受其影响开始写作。
从年龄上看,施耐庵比罗贯中大30多岁,成名也比较早,罗贯中在苏杭一带做生意、学习时,仰慕施耐庵,拜为师傅完全有可能。
罗贯中曾自号“湖海散人”,就有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说明罗贯中年轻时并不在意功名。
从罗贯中加入张士诚的时间和方式来看,很可能是年界60岁的施耐庵向张士诚推荐了26岁的青年才俊罗贯中担任幕僚,因而他们是师徒关系完全合乎情理。
纪连海在《百家讲坛》中也认同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这一说法。
罗贯中曾帮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还曾建议张士诚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回到了杭州写《三国志通俗演义》。
据史料,施耐庵于1370年74岁时逝世(即明朝建立三年),罗贯中当时刚好40岁,而罗贯中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时已五十多岁,也就是施耐庵去世10多年了。
罗贯中为了纪念师傅施耐庵,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才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成书。罗贯中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还继续创作其他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也许因为罗贯中除了写《亩败胡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写了《隋唐两迅拦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多部小说。
他的艺术造诣,对历史资料的谙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更为深刻,在加工、增补《水浒传》时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对后面章节和结局的处理与施耐庵有较大区别,才被后人误以为罗贯中才是《水浒传》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耐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