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沉没于北大西洋纽芬兰附近海域大浅滩以南95公里,坐标:经纬度为41°43'55.66"N , 49°56'45.02"W附近。 沉没地点靠近加拿大哈利法克斯(Halifax)。 残骸位于距加拿大纽芬兰岛约643公里的北大西洋海域。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英语:Sinking of the RMS Titanic)是1912年4月14日深夜至15日凌晨在北大西洋发生的著名船难,事发时是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港至美国纽约港首航的第5天,该船当时是世界最大的邮轮。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23时40分与一座冰山擦撞前,已经收到6次海冰警告,但当瞭望员看到冰山时,该船的行驶速度正接近最高速。
由于无法快速转向,该船右舷侧面遭受了一次撞击,部分船体出现缝隙,使16个水密隔舱中的5个进水。泰坦尼克号的设计仅能够承受4个水密隔舱进水,因此沉没。
当乘客被放入救生艇时,他们使用遇险信号弹和无线电报向外求援。
根据当时航运业的惯例,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系统只是用来将乘客“运送”到附近的其他船只,而不是设计给所有人员“同时撤离”到救生艇上避难,因此在数量上远远不足;随着该船迅速沉没,而其他船只还有几个小时才能抵达,许多乘客和船员无法搭乘救生艇。
雪上加霜的是,糟糕的疏散管理导致许多救生艇在还没完全装满乘客之前就下水。2小时40分钟后,船只沉没。
当泰坦尼克号沉没时,超过1500名乘客和船员仍在船上。数分钟后,几乎所有跳入海中或跌入海中的人都因冷休克而死亡。
客轮喀尔巴阡号在沉船约1个半小时后抵达现场,并在事故发生后9个半小时(即4月15日9时15分前)救到最后一名生还者,这艘船总共救助了710人。这次灾难造成1,514人死亡,成为历史上最严重的和平时期船难,震惊了全世界。
此事故暴露出撤离期间救生艇数量严重不足、管理不善和三等舱乘客的不平等待遇等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议。随后的调查建议促使全球海事法规进行大规模修改,191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就是鉴于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而制定的,至今仍在规管全世界的海事安全。
生还人数和罹难人数
不到三分之一的登船人员能在泰坦尼克号事故中幸免于难。一些幸存者死于救生艇上,另一些则因为受伤以及接触海水造成的影响,导致几名乘客登上喀尔巴阡号之后死亡。在上表中显示的分类中,49%的儿童、26%的女乘客、82%的男乘客和78%的船员死亡。
这些数字显示男女之间以及泰坦尼克号上的不同阶层,特别是同为弱势的妇孺,不同舱等女性和孩童之间的生存率有明显差异。头等舱和二等舱女性合并后的死亡率不到10%,但三等舱女性的死亡率高达54%。同样,6名头等舱孩童中有5名生还,但79名三等舱孩童中只有27名生还。
唯一罹难的头等舱孩童是2岁的洛兰·阿利森(Loraine Allison)。从比例上看,死亡最严重的是二等舱男性。此外,有3只宠物犬也生还了。当中已知有6名香港人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