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中,“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立而宣传,呼吁的;“行的高标”体现了闻一多笃行务实,勇于牺牲的精神。这句话从说和做的角度,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伟大的生平,赞扬了他思想行为高度一致的伟大精神。
扩展资料: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羡纯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2]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埋腊建筑的美。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弯派滑,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