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典型的“天牛”
天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咀嚼式口器,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全世界约有超过20,000种。
一、简介
天牛是植食性昆虫,会危害木本植物,大部分松、柏、楮、柳、榆、核桃、柑橘、苹果、桃和茶等,一部分棉、麦、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少数危害木材、建筑、房屋和家具等,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主要害虫。
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甲虫,约有40,000种,其英文俗名得自多数种的极长触角。分布全球,但热带最多。长0.4~18cm,不过,若把触角计算在内,长度可增加2~3倍。
许多成虫(如欧洲的蜂形虎天牛〔Clytus arietes〕)采花粉,体色黄、黑、橙相间,酷似黄蜂;有些虎天牛属(Clytus)的热带种类貌似蚁类;非洲的大天牛(Pterognatha gigas)则像一块带有几条线(伸出的触角)的苔藓或地衣。
天牛幼虫淡黄或白色,体前端扩展成圆形,似头状,故俗名圆头钻木虫,上腭强壮,能钻入树内生活两年以上,破坏木材。化蛹前向外钻一孔道,在树内化蛹,新羽化的成虫经此孔道而出。由于这种钻木习性,天牛危害木材和浆材树、景观树、果树以及木本观赏植物甚巨。
二、形态特征
天牛成虫体呈长圆筒形,背部略扁;触角着生在额的突起(称触角基瘤)上,具有使触角自由转动和向后覆盖于虫体背上的功能。爪通常呈单齿式,少数呈附齿式。除锯天牛类外,中胸背板常具发音器。幼虫体粗肥,呈长圆形,略扁,少数体细长。头横阔或长椭圆形,常缩入前胸背板很深。
松天牛
天牛因其力大如牛,善于在天空中飞翔,因而得天牛之名;又因它发出“咔嚓、咔嚓”之声,其声很象是锯树之声,故又被称作“锯树郎”。此外,中国南方有些地区称之为“水牯牛”,北方有些地区称之为“春牛儿”。种类与分布此虫因种类不同,体形的大小差别极大,最大者体长可达11cm,而小者体长仅0.4~0.5cm,此虫最特别的特征是其触角极长,中国华北有一种叫做长角灰天牛的,其触角长度可达自身体长的4~5倍,普通所见的天牛,其触须亦可达10cm左右。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它强有力的下巴。种类与分布天牛体色大多为黑色,体上具有金属的光泽,其成虫常见于林区、园林、果园等处,飞行时鞘翅张开不动,由内翅扇动,发出“嘤嘤”之声。它多数为1年发生1代,也有3年2代或2年一代的,是危害杨、柳、桑、槐、梧桐、苦楝等树局源木的害虫。
三、生活习性
天牛生活史因种类而异,有的1年完成1代或2代,有的2~3年甚至4~5年才能完成1代。
在同一地区,食料的多寡以及被害植物的老幼和干湿程度都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发生的代数。一般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羽化后,有的需进行补充营养,取食花粉、嫩枝、嫩叶、树皮、树汁或果实、菌类等,有的不需补充营养。
成虫寿命一般10余天至1~桐中态2个月;但在蛹室内越冬的成虫可达7~8个月,雄虫寿命比雌虫短。成虫活动时间与复眼小眼面粗、细有关,一般小眼面粗的,多在晚上活动,有趋光性;小眼面细的,多在白天活动。
成虫产卵方式与口器形式有关,一般前口式的成虫产卵时将卵直接产入粗糙树皮或裂缝中;下口式的成虫先在树干上咬成刻槽,然后将卵产在刻槽内。各种类产卵的刻槽不同,如粒肩天牛(桑天牛)和青杨楔天牛的刻槽呈“U”字形;光肩星天牛和墨天牛(松天牛)的刻槽呈椭圆或唇形;星天牛的刻槽呈“T”字或“I”字形。天牛主要以幼虫蛀食,生活时间最长,对树干为害最严重。当卵孵化出幼虫后,初龄幼虫即蛀入树干培颂,最初在树皮下取食,待龄期增大后,即钻入木质部为害,有的种类仅停留在树皮下生活,不蛀入木质部。幼虫在树干内活动,蛀食隧道的形状和长短随种类而异。
幼虫在树干或枝条上蛀食,在一定距离内向树皮上开口作为通气孔,向外推出排泄物和木屑。幼虫老熟后即筑成较宽的蛹室,两端以纤维和木屑堵塞,而在其中化蛹。蛹期约10~20多天。
中华薄翅天牛
四、防治办法
1、人工捕杀:成虫发生盛期要经常检查,利用成虫有趋光性、不喜飞翔、行动慢、受惊后发出声音的特点,傍晚持灯诱杀或早晨人工捕捉。
2、卵期防治:卵期寻找卵粒用刀挖或用锤子等物将卵砸死,卵孵化盛期在产卵刻槽处涂抹50%辛硫磷乳油5~10倍药液以杀死初孵化出的幼虫。
3、幼虫防治:发现树干上有粪屑排出时挖出幼虫消灭,或注入5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后封死,也可以用药泥或浸药棉球堵塞、封严虫孔。
4、树干涂药:冬季或产卵前用石灰5千克、硫磺0.5千克、食盐0.25千克、水20千克拌匀后,涂刷树干基部,以防成虫产卵,也可杀灭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