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与鲁班有关。
泰山是中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他曾有招收过一批学徒,其中就有一个叫泰山的年搜余轻人,看上去技艺一般而且进步不大。为了自己的名誉和招牌,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事隔数年,一次鲁班带着手底下的学徒在集市闲逛,突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工精良的竹制家具,向人打听后才得知这正孙岁是自己的徒弟泰山所作。鲁班对此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感到后悔莫及,长叹一声:“唉!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随着历史的发展,鲁班和泰山的事迹被总结成了一个成语典故。因此,“有眼不识泰山”并不是形容一个人无知,而是形容被一些主观的想法蒙蔽了双眼世凯滚,从而认识不到眼前的高人。
泰山: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由于泰山在中国群山中的崇高地位,因此,泰山就演变为本领高强或地位尊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