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分析说明政府从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的作用

分析说明政府从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的作用

次贷危机下,企业利润下滑、产能过剩压力加大、大批中小企业歇业甚至倒闭等迹象来看,中国经济很可能面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不景气。如不采取及时、果断的措施,将可能进一步威胁到经济和社会稳定。因此,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就是要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货币政策“宽松”,意味着要放宽对货币供应量的限制,充实市场的流动性;通过调低利率水平,降低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提高投资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十多年来首次提出“宽松”,是因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个人消费支出锐减,投资意愿冷清,出口活动低迷,我国经济增长形势出现了恶化的趋势。从目前企业利润下滑、产能过剩压力加大、大批中小企业歇业甚至倒闭等种种迹象来看,中国经济很可能面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不景气。如不采取及时、果断的措施,将会有大量企业陷入困境,银行贷款不良率随之大幅提高,而失业上升、居民收入下降、财富缩水可能进一步威胁到经济和社会稳定。因此,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就是要以闷碧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适度”的提出是基于:其一,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并没有出现流动性枯竭状况,央行不必采取过激措施,而应审时度势,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其二,如果调整过度,就很可能会带来各种类型的潜在风险,这些潜在风险随着时间的推进,一旦遇到适宜的外在环境就会马上显现出来,例如,信用的过度扩张会制造资产泡沫,从而为金融安全埋下巨大隐患肢滑,因而货币政策变化不宜过频、过大。其三,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疲软的情况下,货币历罩腊政策于启动经济增长作用也不宜高估。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央行放宽银行贷款的硬性限制,是否能有效增加整个社会的信贷可得性还取决于银行的借贷意愿,特别是随着经济的深度调整,银行必然会对贷款更加审慎。因此,货币政策只有结合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未来央行会有幅度更大的降息和准备金率下调。以推动商业银行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虽然此前两个月中,央行已经连续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一年期央票改为隔周发行,并正式宣布取消对银行信贷管制,但是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仍然存在。首先,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再次降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回到2004年6月30日前的水平,是1958年以来的最低点。由此中美两国之间的利差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给我国中央银行进一步降息创造了空间。目前来看,央行仍有0.54%的降息空间。其次,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已明显减轻。再次,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粮食供应充足,CPI已持续几个月出现环比下降。通胀压力得到明显缓解,也给货币政策的放松创造了条件。  从未来的政策效果来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打破目前信贷供需两弱的局面。前段时间,由于对经济下行担忧的增强,更由于从紧的货币政策使放贷能力受到制约,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更为审慎,准入条件更为严格,扎堆大客户、大项目、中长期贷款趋势重新出现,甚至出现了慎贷、惜贷、拒贷现象。从企业方面来看,受外需减弱、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投资意愿下降、企业盈利压力加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有效信贷需求有所减弱,使商业银行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有钱难贷”的局面。货币政策放松后通过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释放的流动性。通过进一步降息,可以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刺激贷款需求的增长,进而拉动投资的增加。当然,经过一系列商业化改革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风险意识大大加强,而目前经济的下行趋势使得如房地产、钢铁、电力、焦化、水泥、化纤纺织、造船等行业信贷风险开始积聚,所以即使货币政策放松之后,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也将会非常审慎。从未来贷款的投放方向来看,银行可能会更热衷于那些有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参与的项目,以确保风险的最小化。 货币政策的“适度”,就是要步步为营,避免大起大落,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总体走向仍是稳健的,是稳健目标下发出的“宽松”信号,也表明中央调控部门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日渐明朗,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日渐科学,今后将会地通过运用问近两年央行实行的一项货币政策,试分析其背景及施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