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原纤并因有两个。一是国家疲敝,二是重文轻武。
北宋年间,国家财政一直入不敷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冗兵,冗官和冗费。在这三方面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国家财政收入,国库入不敷出,最终导致国家疲敝,民不聊生,也不能做到有效的边防。而西夏和辽国始终是北宋的心腹之患,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最终养虎为患,才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之所以出现这种“三冗”的情况,是和国家重视士大夫的国策有着直接关系的。在北宋二程的引导下,刑不上士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很多读书人都通过科举当官,而为了优待这些读书人,就会设置很多没有必要的官职,因此他们每年都拿着薪俸,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而且,越是大官,享受的待遇越好,除了正常的俸禄之外,每年还有茶米油盐,衣食住行等等各种补助,可以说非常优待。官多,待遇好,自然花费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而北宋年间有大量的厢军,这些厢军并不是真正的士兵,很多时候只是民工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他们大多数都是受灾的农民,因为没有了经济来源,成为难民,朝廷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生存问题,就把他们编入厢军,由朝廷支付薪俸,地方官员歼蚂进行管理。如果有什么工程的话,就让这些厢军去完成。同时平时也会做保卫地方的力量。但是国家每年并没有那么多的工程,地方安全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去保护。所以这笔支出也严重拖垮了北宋的经济。
另一方面是重文轻武的国策。这是自北宋皇帝赵匡胤建国以来就决定的国策。因为赵匡胤取得天下就是武将谋反,而且唐朝的灭亡就在于藩镇之乱。所以他当上皇帝之后也格外注意保护武官在宋朝非常没有地位。著名的战神狄青,也是忧惧而死。所以整个宋朝都是武力废弛,和西夏以及辽国的战争中也是经常处于守势。而且自赵光义开始,就将建国之氏竖埋初,最好的军事力量用废了,导致后来再也无力收复燕云。被辽国按着打了一百多年。
这也就是北宋灭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