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起源于江南地区。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以姿罩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
刊于道光二十二年的杨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
扩展资料:
京剧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迟隐载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戏曲艺术面临活力不足、剧种减少、人才断档、市场萎缩等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中央深改办将“研究制定扶持地方戏曲发展政策”列入2015年的重点改革任务。
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为戏曲传承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这是我国继1951年发布《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以来,时隔60多年之后再一次就戏曲工作做出的总体部署和政策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迹旦闹度百科—京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抓住机遇 振兴戏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