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庄公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为犬戎所杀,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国君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
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
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局燃笑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于故地西陲(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继位。
2、秦文公
秦文公(?―公元前716年),嬴姓,赵氏,名不详,秦襄公之子 ,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
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桐含(秦宪公)继位。
3、秦宪公
秦宪公 (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不详,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
公元前713年,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公元前708年,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4、秦出子
(公元前708年―公元前698年),嬴姓,赵氏,名曼。 秦宪公的幼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段颤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在位。
5、秦武公
秦武公(?―公元前678年),嬴姓,赵氏 ,名不详,秦宪公(秦宁公)长子,母鲁姬子,秦出子和秦德公的哥哥,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在位。
秦武公初立太子。秦宪公死后,弗忌等三庶长另立秦出子为秦国国君。后秦出子被弗忌等杀,他才得以即位。诛弗忌等三族,集大权于王室。
秦武公在位时,先后征服、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设县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
秦武公死后葬于平阳,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陪葬的人多达六十六人。传位于同母弟秦德公。
6、秦德公
秦德公(公元前710年-公元前676年),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嘉,秦宪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适宜。占卜的结果是:后代子孙将在黄河边饮马。同年,梁、芮两国国君前来朝见。
公元前676年,初次设立伏祭,在城邑四门杀狗祭祀,祛除传播疾病的暑气。
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7、秦宣公
秦宣公(?—公元前664年),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恬,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在位,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8、秦成公
秦成公(?―公元前660年),嬴姓,赵氏,族谱载其名载,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在位。
据《史记》记载,成公元年,梁、芮两个西周旧国的王来朝见;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
9、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被《史记索隐》等书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
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前627年崤之战和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于是掉头向西发展。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来作谋士。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有说20个)。
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秦穆公于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
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对秦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
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葬于雍城(今陕西宝鸡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
10、秦康公
秦康公(?-公元前609年),嬴姓,赵氏,名罃,秦穆公之子,母穆姬是晋文公的姐妹,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在位。
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11、秦共公
秦共公(?—公元前605年),嬴姓,秦氏,名貑,或名稻,《史记索隐》记载名貑,《左传》名稻,秦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在位。
12、秦桓公
秦桓公(?—-公元前577年),嬴姓,赵氏,名荣(据《春秋分纪》),秦共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在位。
秦桓公在位时在麻隧之战中败于诸侯联军。
13、秦景公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秦氏,名石,秦桓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公然采用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14、秦哀公
秦哀公(?—公元前501年),《秦记》作秦毕公,《史记索隐》作秦㻫公,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籍,秦景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36年(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
前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
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于是为之赋《无衣》,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
15、秦惠公
秦惠公(?—公元前491年),嬴姓,赵氏,族谱载其名宁,秦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9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1年)。
16、秦悼公
秦悼公(?—公元前477年),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盘,秦惠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15年(前491年—前477年,《史记·秦本纪》和《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14年)。
秦悼公十五年(公元前477年),秦悼公去世,葬于丘里景公墓西。秦悼公在位期间在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筑城,死后其子秦厉共公继位。
17、秦厉共公
秦厉共公(?—公元前443年),又称秦剌龚公、秦利龚公,嬴姓,秦氏,名不详(一说名剌),秦悼公之子。《史记·秦本纪》作其秦剌龚公,《史记正义》作其秦利龚公。
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在位。公元前476年派兵攻魏城。
公元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公元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今陕西大荔朝邑一带)。
18、秦躁公
秦躁公(?—公元前429年),又称秦趮公,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欣,秦厉共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42年—公元前429年在位。
秦躁公元年(公元前442年)即位为秦公,秦躁公十三年(公元前430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次年,躁公卒,其弟嬴封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19、秦怀公
秦怀公(?—公元前425年),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封,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4年(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25年)。
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长从晋国迎入,是为怀公。当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公元前425年),秦庶长鼌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由于昭太子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20、秦灵公
秦灵公(?—公元前415年),又称秦肃灵公,嬴姓,秦氏,未知其名,一说名肃,秦怀公之孙,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在位。
公元前422年,在吴阳(今陕西省宝鸡市吴山)建上畤,祭祀黄帝;建下畤,祭祀炎帝。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师隰(即其后的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
灵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
21、秦简公
嬴悼子(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00年),嬴姓,赵氏,名悼子(有人认为,“悼子”非名),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叔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在位。
秦简公在政治、经济上有一定改革,他允许官吏、百姓带剑,打破了只有贵族才能带剑的特权;实行按土地亩数征收租税的政策,则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表明秦国开始向封建制度转化。公元前400年,秦简公去世,子秦惠公继位。
22、秦惠公
秦惠公(?—公元前491年),嬴姓,赵氏,族谱载其名宁,秦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9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1年)。
23、秦出公
秦出公(公元前389或388年—公元前385年),又称秦少主,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昌,秦惠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2年(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5年)。
《世本》作秦少主,《吕氏春秋》作秦小主,史上又名出子。公元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时方二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公元前385年左庶长菌改发动政变,杀出子及其母,迎灵公太子公子赢连回国。
自秦厉共公(公元前477年—公元前443年在位)之后,到秦出公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
24、秦献公
秦献公嬴师隰(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嬴姓,秦氏,《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
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
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25、秦孝公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
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6、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又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 ,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27、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又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身高体壮,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28、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 ,秦惠文王之子。
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早年在燕国做人质。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公子芾、公子壮争位,遂立。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
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
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大胜赵军。
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之一。
秦国长年征战,到了昭王后期已经民生凋敝,并且遭到了诸侯国的联合打压,把战果一一丢弃。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终年75岁。
29、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11月14日),亦称安国君,嬴姓,赵氏,名柱(一作式),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国第35位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庄襄王之父。在位仅三天,为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
秦孝文王于公元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葬于寿陵,其子秦庄襄王继位。
30、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又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为楚(一作子楚) ,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病逝,享年三十五岁。
秦庄襄王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村。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3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国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