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散文家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多读历史可以使人从古人做事的得失成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供自己参考,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使我们少犯同样的错误,变得更明智。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国古代也有很多类似的语句和例子枝喊贺。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 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宋神宗认为司马光编写的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出处: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书籍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能增长才干。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 读书太慢的人会驰惰,为装潢而读书是自欺欺人,完全按照书本做事是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过于泛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赋予形态。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不该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应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如果一个人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因此,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饰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例猛派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道理,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案例。如此等等。这种心灵上的缺陷,都可渗纤以通过读书而得到改善。——培根《论读书》
相关文章
-
如何看待2019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撞期台湾金马奖?
2023-08-22 20:45 阅读(617) -
如何看待《他从地狱来》被封一事?
2023-08-19 20:44 阅读(651) -
如何看待艰苦朴素
2023-08-18 00:26 阅读(603)
1 你怎么看待女老板和男下属的办公室恋情?
632 阅读
2 怎么看待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631 阅读
3 大家怎样看待导游这个行业,它的就业前景很大吗?
707 阅读
4 如何看待“中美国”这一提法
578 阅读
5 如何看待迂腐的人
62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