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两句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意思是我一片真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谁知明月它不理我,反而照在沟渠上。
是说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这是一种比拟的手法,实际上指一个人的真心遭人冷落。
这两句选自元末戏曲作家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译文:这孩子这么没礼貌,居然用言语来顶撞我。我说的话虽然有不中听得地方,孩子,丈夫的话中听,父亲的话不中听,懊悔孩子你见识短橘冲改浅。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意思是落花想要随着流水一同飘流,奈何流水却没有留恋落花的心思。形容一方有意一方无意,多用于形容恋爱中的单相思或暗恋现象。
此诗句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十三卷:张道陵七试赵升,之后出现在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之中。再往后,则又见于明代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韩侍郎婢作夫人,顾提控掾居郎署。
扩展资料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此诗句的出处主要有两种说法:
1、宋代释惟判大白《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
南宋初年禅宗士珪禅师在温州雁荡一带宣讲佛法,一天说到了用心参禅的重要性。凡人看世界,只会用眼,然而通过眼睛得到的信息是局部的,而体悟佛性需要用整个的心灵去感悟,这种体悟就不是用眼睛所能看到的,这种体悟是心灵的感应和接纳。
如果把人的“眼见”等间接功能比喻为落花,将人的真心权且比喻为“水”,这种“水”是随缘而流动的水,不是死水。用“眼见”去体察人的真心,这就好比是“落花有意随流水”一样,所以一般情况下,难以体察到这种整体性特征,这就好比“流水无心恋落花”一样。
禅宗的微言大义艰深难懂,用落花流水的比喻,浅显地道出了心灵对事物感知的大道理,也道出了凡人看世界,只会用眼,不会用心的禅理。
2、唐伯虎某诗句。由于诗句富于哲理,网上寻源者众多,这两种说法在网上迅速蔓延。山东学者赵荐轩先生对此事进行了深入考证,发现事实上,唐伯虎诗文中并无类似片段。
落花和流水,可以构成多种意境,有用“流水落花”形容春残景象;亦有比喻被打得大败的“落花流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初说的是禅理,而现在更多的用来描述情感。
落花遇见流水,实属天意,而流水不恋落花,亦是无奈,在人生旅途上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构成了一幕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圆判的风景,总让人牵怀。
《天下无贼》中黎叔一句经典台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不尽让多少人感慨!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引语
1、这七言绝句出自《清诗纪事》扫叶录(第21册),第15106页,最后一行。
2、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且说妲己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3、明末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4、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5、中国当代作家琼瑶《新月格格》第13章——骥远在好几张宣纸上,写满了相同的两个句子:“本待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