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芝麻趣闻 [台湾反坦克武器趣闻]

芝麻趣闻 [台湾反坦克武器趣闻]

天下奇闻用“共军”为“国军”壮胆 “台湾军队现有的反坦克武器系统非常陈旧落后。”这是台湾陆军上尉李景圣在步兵反坦克战术论文中所得出的结论。以至李上尉要求,“在反坦克武器用尽,而对方坦克已经突入阵地时,使用步兵攀登至坦克上向坦克内投掷手榴弹或爆破其油箱和履带等手段猎杀坦克。”这简直是疯狂而原始的自杀性攻击。�

当然,步兵要对坦克发动这样的攻击,是需要超人的勇气的,于是李上尉聪明地搬出了战史为步兵壮胆,称:“大陆戡乱时期,国军邱清泉兵团拥有当时最现代化的装甲部队,却受制于共军沿途所挖的反坦克壕,以至未能发挥战力。”以此说明步兵是可以战胜现代化坦克部队的。用过去“共军”战胜“国军”的战例,来为今天的“国军”步兵壮胆,以对抗“共军”的坦克,台湾军队也真富于想象力。�

台湾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步兵直到不久前还倚靠反坦克枪榴弹和66式反坦克火箭筒遂行反坦克任务。反坦克枪榴弹是在50年前设计的,射程只有大约50m,如今已经不堪再用。至于66式反坦克火箭筒,其来历还有段故事呢!�

众所周知,越战主要参战方是越南、法国,后来是美国。但许多人不知道当时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也被迫公开出兵越南,帮助美军作战。上述4国的参战兵力1968年底达到6900人。不仅如此,当年台湾军人受美国所迫也参加了越战。�

早在5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驻台湾的代表克来恩就向蒋经国交涉,要求台湾出兵越南。最后由美国出钱出飞机,台湾出人,组建了一个名为“华航”的“民用”航空公司,前往北越上空进行电子战、空投、破坏等特种作战活动。越战中,台湾“华航”前后死了40多人,伤残的自然更多,10多架飞机被击毁,但也赚进了巨额卖命钱。这些钱后来就成了华航起家的血本,其中一些带着血腥的钱更直接流进了台湾某些官员的腰包,真是可悲。�

那时,美国需要台湾、韩国的军队作替死鬼,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军队则在战场上,甚至在美军仓库中大肆“拣”美军贵重的军火装备,并把它们大量地运回本国和本地区,令美军极为恼火。�

台湾陆军每年教育新兵时都会说,66式反坦克火箭筒是依照从越南战场“携回”的美制M72式66mm反坦克火箭筒仿造的。这里“携回”是“偷”的含蓄说法。�

台湾军方喜欢引用蒋介石的一段话:“大家明白,我们陆军的装甲实力,自不能与美国相比,即以敌情而论,其坦克数量比我们多,因之,我们更应着重加强步兵反坦克武器,加强步兵反坦克训练。”美国自恃拥有强大的空中反坦克力量和强大的坦克兵,所以并不重视步兵反坦克武器。在60年代到80年代的近30年间,美国仅为其步兵提供了一种超轻型辅助性的反坦克武器──M72式66mm反坦克火箭筒。这无意中就害苦了需要重型步兵反坦克武器的台湾军方,最后,没有自行研制能力的台湾军方,不得不仿制这种并不符合台军要求的反坦克武器。�

1968年,台湾军方开始仿制这种反坦克火箭筒,但8年后的1976年才仿制成功,命名为66式反坦克火箭筒。并于1976年~1977年间生产了5000枚。台湾步兵能用吗?对不起,还得再等一等,因为这些火箭筒都还没有雷管,而这种电雷管台湾不能造,必需依赖进口。到1978年进口的电雷管交货,这些反坦克火箭筒才交付台军,每个步兵班2具。�

不要见怪,台湾的“纯国造”武器从来都是用进口材料和部件“自制”的。而从开始仿制的1968年算起,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这种反坦克火箭筒已经从先进变得落后了。�

美国M72式反坦克火箭筒采用了当时一些很先进的技术,它重量极轻,只有2.17kg,迄今仍是世界上最轻的反坦克火箭筒之一。它使用极其简单方便,不过射程和威力很小,而台湾自制的66式火箭筒就更差。它号称射程250m,但由于其飞行速度过低,不足世界上其它反坦克火箭筒的一半,横风严重影响其精度,不适合射击运动中的坦克,实际有效射程只有约50m,而在这样近的距离上,坦克兵可以清楚地看到使用M72式反坦克火箭筒的步兵,并用机枪将其消灭。�

M72反坦克火箭筒号称穿甲厚度250mm,但美军在越南卫村战斗中首次使用时,它甚至不能击穿装甲很薄的越军水陆两栖坦克。不过在美军中,极其廉价的M72火箭筒主要不是用来反坦克,而是用来打火力点和工事,甚至用来打对方的单个士兵。所以反坦克威力不足并不是大缺点。而台湾把66式火箭筒用于反坦克是个错误。将来的坦克自然会挂上反应装甲,那时,旧式的66式反坦克火箭筒将完全不起作用。�

66式火箭筒还经常发生故障,同时它不能在房间内发射,不适合城镇地域反坦克,另外它现在已经储存超期,发射时存在自爆的危险。以今日的标准,这种已有40年历史的老式武器系统确实该丢弃了,但台湾目前新型反坦克火箭筒数量严重不足,看来66式反坦克火箭筒还得再充一段步兵反坦克“主力”。�

M136火箭筒台湾帮美军解决积压?

AT―4式84mm一次性反坦克火箭筒是瑞典1976年开始设计的,当时是一种较先进的步兵反坦克武器系统。据美军试射,它对300m靶的命中率是前述M72型66mm反坦克火箭筒的5倍!不过同样因美军并不倚靠步兵火箭筒反坦克,所以它的穿甲威力虽然远胜于过时的M72反坦克火箭筒,但450mm的穿甲厚度在同期各国的火箭筒中是最小的。它不能击穿挂装反应装甲的T―55坦克。�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军开始引进并专利生产,编号为M136。截止到1992年10月止,美军共生产了56万具这种武器,单价720美元,在美军武器中是较便宜的。冷战结束后,这56万具过剩火箭筒成了美军的心病和负担。于是台湾军方主动帮忙,定购了一批美国生产的这种反坦克火箭筒。�

其实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早在1984年就另外装备了一种SMAW83mm大威力火箭筒,其穿甲威力巨大,超过600mm,专用于打击现代坦克和极坚固的建筑物和工事。但4450美元的单价让台湾军方望而却步。�

在美军中,M136火箭筒和过去的M72火箭筒作用类似,实际是作廉价的步兵多用途小炮使用的,因此美军并不介意这种火箭不能摧毁对方坦克。但台湾的情况远不能和美军相比,于是这种原本适用美军的武器在台军中就变得不那么适用了。�

M136火箭筒不能在房间内发射,不适合城镇反坦克。设计该火箭筒的瑞典厂商便推出了可在室内发射的改进型AT―4CS火箭筒。台湾高度城市化,据说台军已进口一批AT―4CS火箭筒,但未经证实。

“阿比拉”火箭筒被海湾战争的惨败毁灭了前程

台湾偷偷在法国定购了1000枚~2000枚“阿比拉”反坦克火箭筒并走私到台湾,台军曾公开炫耀这种走私武器。�

“阿比拉”一次性反坦克火箭筒1978年开始研制,曾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反坦克火箭筒。其特点是穿甲威力奇大,平均为750mm,这在当时各国的反坦克火箭筒中是最大的,同时,其实际有效射程高达330m。它的射击精度很高,在有小横风的情况下射击300m活动靶,命中率最高时达80%。当时,它大量采用了今天已经很普通的凯夫拉超级纤维,使它的重量在当时是较轻的。“阿比拉”一度成为各国军方向往的利器,虽然单价高得惊人―――估计和大量使用当时昂贵的凯夫拉纤维有关,但仍有芬兰、意大利、伊拉克等10多个国家购买了数万个这种武器。�

“阿比拉”反坦克火箭筒最初的设计要求是,可以击穿世界上未来10年内可能出现的任何坦克新装甲。它甚至可以侧面一次击穿两辆排在一起的老式T―55坦克。谁知80年代以色列人在装甲技术方面推广了一个革命性的反应装甲,致使生不逢时的“阿比拉”反坦克火箭筒不到10年就过时了,实在可悲。�

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拥有大量“阿比拉”反坦克火箭筒,但它几乎没有击毁过美国的坦克,这次丢脸的惨败彻底毁灭了“阿比拉”反坦克火箭筒的前程,从此它由极度兴盛一下跌到无人问津。它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击穿今天普遍挂反应装甲的坦克。�

“阿比拉”火箭筒体积、重量过大,单价近3000美元,像“黄金焰火”一般。德国人说,“阿比拉”反坦克火箭筒发射时烟、火、噪音奇大,非常暴露,在战时发射它必然招来对方回击的火力,简直是自杀行为,同时它也不能在室内发射。台湾著名武器评论家詹浩名说,它携行不便,身材较高大的欧洲人都嫌过于粗重,更何况是体型较矮小的台湾士兵?且不论是非曲直,但目前法国军方正寻求取代它的武器,应能说明问题。�

43式75mm无后坐力炮该炮系台湾1954年仿美二次大战时产品,长1.98m,重48kg,最大射程2700m,穿甲厚度90mm。它早已过时,根本不能对付现代坦克。其炮弹也已过期,射击时有危险。目前装备台湾预备役部队。T51型106mm无后坐力炮台湾目前主力反坦克武器之一是仿美国M40A1制造的T51型106mm无后坐力炮。它的实际口径只有105mm。称为106mm炮只是为了和其原型M27有所区别。50年前它是一种极好的反坦克武器,威力强大,足以击毁当时的重型坦克,射击精度极高,而重量只有同口径常规反坦克炮的1/10。�

台湾军队1961年仿制该炮成功,至今已约40年了。近年来,台湾军队把它装在先进的美制“悍马”越野车上,但这种炮虽然有400mm的穿甲威力,但同样不能击穿今天普遍披挂反应装甲的坦克。于是,好车也挽救不了这种旧炮的命运。部分台湾海军陆战队LVTP5两栖车上也装有这种炮。该炮也能从车上卸下,在地面射击。�

这种炮射程近,发射时炮声惊天动地,炮尾长达数十米的烟火极为暴露,而它又没有装甲保护,同时射击速度奇慢,每分钟打不了2发,一旦开炮马上会被对方的回击火力消灭。因此,除非是“大欺小”的战斗,否则根本不能使用这种极度过时的武器。�

M712“铜斑蛇”激光半主动制导炮弹

1980年3月开始生产。1986年,美国开始研制更新的复合制导炮射导弹,并于1988年开始试射。1990年,美国停止生产“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该弹共生产了3.4万发。大约在90年代初,该弹即将被美军淘汰时,台湾购买了这种导弹,据说数量不多。�

该弹靶场命中率达80%,1984年在81km/h的小阵风中发射23发,命中19发。它由各种西方制式155mm榴弹炮发射,精确攻击固定和低速移动目标。它出厂后10年也无须保养和测试。不过台湾购买的“铜斑蛇”导弹已经过了10年保质期,需要维修,而维修后性能也不知怎样。�

“铜斑蛇”同样不能击穿今天披挂反应装甲的坦克,是一种实用性不强的没有前途的武器。�

“陶”式反坦克导弹台湾军队装备的“陶”式和“海尔法”反坦克导弹都曾是技术先进的武器系统。然而近20年来反应装甲和其它先进装甲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使这些采用破甲弹头的反坦克导弹遇到了克星,陷入了严重危机中。虽然反坦克导弹名义穿甲威力很大,“海尔法”导弹高达1400mm,但毫无用处,同样不能击穿今天普遍挂反应装甲的坦克。�

台湾军方于1977年购买了约1000枚BGM―71A原型“陶”式反坦克导弹。最近台湾从美国引进套件,将其原型“陶”式反坦克导弹改装为“陶”2导弹。这是美国1979年的设计,提高了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率以及在夜间、不良气候和恶劣的战场条件下的作战能力,穿甲威力从600mm提高到940mm。应该说,改进后的导弹性能得到很大提高,但仍不能解决击穿反应装甲的关键问题。�

台湾军方1997年引进1786枚更新的“陶”2A反坦克导弹和114具发射器,这是美国1984年设计的导弹,单价大约1.1万美元,装有串联战斗部,能够击穿第一代反应装甲,但对第二代、第三代反应装甲仍无计可施。1999年,台湾还准备引进1700枚攻击对方坦克顶装甲的“陶”2B导弹。�

台湾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M―113装甲车、V―150装甲车、“悍马”越野车、AH―1W武装直升机上都装备有各型陶式导弹。这种导弹在台湾的历次公开演习中曾多次准确命中目标,赢得一片喝彩。�

不过世界上多数反坦克导弹发射车都有装甲保护的发射塔,而台湾军队的“陶”式反坦克导弹要么在毫无防护的“悍马”越野车上,要么射手的大半个身子和全部导弹系统暴露在M―113和V―150装甲车外,没有任何装甲保护,在今天火力密集、流弹横飞的战场上,台湾军队的这些“陶”式导弹系统及其射手生存力达不到最低要求,可能还没有发射导弹,就先被干掉了。�

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海尔法”是一种有近20年历史的,昂贵的重型反坦克导弹。该导弹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各种不同的任务需求,选择不同的制导方式及弹头。除了反坦克弹头外,也可选用对付舰艇的高爆弹头,发射架有双联装、4联装及人员携带型单联发射架;发射平台有AH―64、AH―1J/W、OH―58D、UH―60、“大山猫”等各种不同的直升机,其双联装发射架亦可装在“悍马”车等各种陆用车辆上。�

台湾陆军购买第一批AH―1W武装直升机时,同时订购了1000枚单价为5万美元的“海尔法”导弹。据说1997年台湾再次向美国定购作战直升机时,又订购了一批这种导弹。在1994年9月的“汉光11”演习中,台湾陆军的AH―1W及OH―58D直升机公开发射这种导弹,精确命中海上的浮靶,显示在无干扰条件下导弹命中率较高,台湾军方非常得意。�

美军新研制的“海尔法“2型(AGM―114K)导弹装有串联战斗部,可对付复合装甲及第一代反应装甲,并采用新的顶部攻击方式,改进了引信及数字式自动驾驶仪,使飞行速度达到1.1马赫,最大射程由8km增加至9km。不过只有等到一种武器变得不再先进时,美国才会同意卖给台湾,因此,虽然台湾近期已经用2300万美元订购了240枚“海尔法”2型AGM―114K导弹,但近期台湾军方仍将不得不继续凑合使用已经服役16年的老式“海尔法”反坦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