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端午节来源的是纪念楚庄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说法有以下四种:
1、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后,屈原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江边昌仿去凭吊屈原。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2、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本为忠良,被吴王夫差赐死,死前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
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说,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纪念介子推说,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扩展资料: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饮用雄数迅困黄酒、菖薯念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等。
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端午文化已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端午节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