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蜀佛教造像兴盛“安史之乱”后,佛教艺术中心逐渐从洛阳、长安向南方转移,地处西南的四川遂成为佛教造像活动最活跃的地区。至今,四川省境内遗存的唐宋以来的石窟等多达100多处,窟龛总数在1000以上。其中千佛崖、薯仿衫巴山石窟、大足北山和宝顶山、乐山大佛造像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①媚态观音大足北山的石刻造像在题材上有明显的变化,菩萨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常被作为主尊来塑造。大足石刻中的菩萨造像数量很多,常见的是观音和地藏二菩萨。这些造像与同时期其他地方的塑像相比,有着更多的世俗成分,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各种观音菩萨的仪态风姿,最具代表性和地方性。北山125窟的数珠观音,令人惊叹不已,她上身微转,头部略向左前倾,双手轻松自如地放于腹前,眼梢嘴角流露出动人而含蓄的微笑,身形在静中又略显动势,飞舞的飘带更显得她轻盈飘逸,使人们忘却她是令人敬畏的神灵,而称之为“媚态观音”。大足山上的石雕菩萨,有六臂观音、杨柳观音、净瓶观音、千手观音,还有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这些石雕菩萨或立或坐,神情毕肖。②宝顶奇观宝顶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南宋,是佛教的虔诚教徒赵智凤募钱财、招巧匠,苦心经营数十年才造就出的佛教艺术杰数腔作。以造像形式表现大型经变情节是宝顶山石刻的一个创举。“西方净土变”、“维摩诘经变”、“报恩经变”、“地狱经变”等情节,经过图画式的构图设计,以高浮雕和圆雕等形式展现在石壁上,场面十分壮观。此时佛教造像的形象几乎完全世俗化了,在整个造像风貌上,前代的理想精神和气势也已经消退。《父母恩重经变相》那组雕刻,按照经义用连续的表现手法,刻画出一对夫妇佛前祈子、怀孕、临产、哺乳、嬉戏,直到夫妇衰老等一系列情节,从题材上已经世俗化了。宝顶山那幅中国最大的《地狱经变》浮雕,活灵活现地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狱展示出来。但宗教艺术总是曲折地反映现实,艺术匠师总是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他们的好恶,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比如,经文说“养鸡者入地狱”,而那地狱中的“养鸡妇”却被工匠们雕刻得纯朴甜美,表现了他们对勤劳、朴实、贤慧的农家女的歌颂与赞美。还有“牧牛道场”、“观无量寿经变”、“释迦涅檠”等等造像,也大搭都充满着人世间清新的气息。大足山的石刻在雕塑技法上,匠人们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以及线刻、透雕灵活运用;在群像的布局上,敢于大胆创造,场面宏大,繁而不乱,多而不杂,主次分明,标志着中国的造像技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世间百相——宋代罗汉群雕①灵岩寺罗汉群塑宋代寺院造像最常见的是罗汉像和菩萨像。此时寺院造像一般用泥和木,妆彩的作用更加明显。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群像是宋代造像的优秀代表。灵岩寺罗汉有40尊,刻画极为细腻,面部表情尤为生动,通过写实手法把心理活动通过形态和面部表情真切地表达出来。②彩塑罗汉苏州保圣寺的罗汉造像很有特色。罗汉群像被安置在绘有岩石、树木、溪流的罗汉山上,罗汉山位于大殿东西两侧的墙壁上,表现为圆雕和高浮雕相结合的形式,罗汉由泥塑彩绘而成。罗汉群像在两侧遥相呼应,有完美的整体效果。罗汉群像与罗汉山布局构造十分自然和谐,作为背景的罗汉山立体感突出,色彩丰富,罗汉像以自然随意的姿势坐于山岩、林泉和云树间,姿态各异,既有相互呼应的关系又富有变化,表现出中国塑像独特的空间效果。罗汉造像本身亦颇有艺术性,雕塑手法具有民族特色,罗汉形象饱满,衣褶纹线圆熟,姿态和衣服均与人物性格有一定联系,体现出善于刻划内在气韵的雕塑传统。华严寺彩塑菩萨3.
相关文章
-
雕塑家有哪些
2023-04-24 13:01 阅读(650) -
和尚殴打他人宗教上应该如何处理?
2023-04-09 17:33 阅读(648) -
山上彻也的母亲曾向宗教团体捐1亿日元,这个宗教到底是个怎样的组织?
2023-04-08 03:15 阅读(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