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日星期二,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信阳师范学院第39期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的开学典礼。典礼上校党委副部长李晓老师和校团委副书记耿敬忠等各位老师都作了重要讲话,表达了他们和校领导对我们这第39批青共校学员的殷切关怀和寄托在我们身上的希望。通过两位老师带着浓浓的鼓励的讲话,作为已经跨入大学校门的大二学生,就能够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信阳师范学院学院第39期青共校的学习,我感到更加的荣幸了,也更加坚定了我认真学习共产主义思想的决心。开学典礼结束后,我们上了第一节课——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丁少锋老师主题为“党的先进性问题”的讲话,令我受益匪浅。党的先进性问题,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是党能不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党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还关系到它所领导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党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又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保正中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措施。要把这项教育活动搞好,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党的先进性,充分认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党的先进性,首先是走在人民的前列、走在工人阶级的前列。这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的含义。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进部队。所谓先进,同时也指走在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前列。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先进性,根本上就在于能够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制定科学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切实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党的先进性,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也要由党员个人的表现来体现。坚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我们党,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喊清亮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二节课是由物电学院党总支书记雷前友老师作了题为“中华和合文化与和谐校园构建”的主题报告。雷书记首先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和谐文化建设这一突出亮点讲起,重点阐述了中华和合文化重整体、重社会、重道德、重家庭四大特点,解读了中华和合文化的三大内容,即生生不息的精神、世界主义精神和博爱和平主义;接着,他深入剖析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并结合中外著名人物、学者对“和合文化”的认同,对比20-21世纪中西文化发展水平,强调了和谐之必要;之后,雷书记针对和谐校园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内心和谐。他说,和谐校园是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是宽松、协调、包容的校园,是师生员工的乐园、生活的家园、精神的花园。 最后,雷书记用“发怒时要疏导,过喜时要收敛,忧愁时要释放,悲伤时要转移,恐惧时要寻求支持” 五情调节法作结,建议大家调整身心,团结一致,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个性和心态”,为和谐校园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报告会上,雷书记引经据典,巧妙比喻,密切联系实际,穿插图片展示,他生动形象的语言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校园是否和谐,首先就看这个学校班子是否和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没有领导班子的和谐,肯定就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而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一般就没有郑宽师生关系的和谐。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应当说领导干部和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一个校园是不是和谐,除了要看领导班子的和谐、看干群关系的和谐、看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外,还要看是不是抓事业,树正气。事业发展兴旺,师生心气很足,正气蔚然成风,这极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如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萎缩萧条,前景堪忧,前途无望,家长投诉多,社会意见大,上级追究严,肯定是人心惶惶,人心思散。连生存和发展都成问题的学校,肯定是无和谐可言的。由此不难看出,事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核心所在,校园的和谐也是通过校园内大小事体现出来的。校园的中心工作无疑是教书育人。所有的事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进行的。岗位的设置、人员的安排、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落实、校园建设与后勤服务的保障、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等大小事无一不关系到校园的和谐,而所有的事均靠人来组织落实,因此,学校的事业要兴旺发展、要充满活力与生机,关键在人。和谐的人际关系、干事办事的良好氛围,没有物的和谐肯定是难以为继的。这里的物既指显性的客观物资条件,又包含隐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物的和谐既表现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的和谐、教职员工福利待遇的和谐,更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和谐。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是否和谐,关键看其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如有的学校班额数超过七十人,课室挤得水泄不通,前排的学生桌椅顶在黑板前,是为不和谐;有的学校为更多地容纳学生而将功能室改为课室,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空间几乎没有,是为不和谐;有的学校教学区与运动区、生活区功能不分或混杂一体,是为不和谐。校园的和谐是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这即是校园的风景。这景是由人、事、物构成的。人是这风景的主宰,是这风景的主角。和谐的校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都应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表现出校园的和谐。如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布局科学合理洁净的校舍、花草树木等等,均是展现校园和谐的窗口。这个窗口是动态的,而且是感性的。女生吊带露脐衫、男生黄毛怪装在T型台上、街头是景,但在严谨、活泼的学校决不是景;高声喧哗、追逐打闹在市场是景,但在求知务实的课堂决不是景;大型豪华音乐喷泉在星级酒店前是景,但在活动空间狭窄的校园决不是景。校园景的基调是洁净、整齐、有序、合理、规范,并且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极具特色与表现力。透过这个窗口的任一景,就可以感知校园的文化、校园的和谐。 人的和谐、事的和谐、物的和谐、景的和谐,都是以情的和谐为基础的。人决定了事、决定了物、决定了景,人是关键;而人是有情感的人,人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的灵魂。因此,情的和谐是人、事、物、景和谐的基础。情的和谐应该是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教职工情的和谐、学生情的和谐的内在动力。在校园三大主流人群里,领导干部因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职工的 “情”,而教职工也因其工作性质与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学生的“情”。由此,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最为关键,教职工情的和谐最为重要。和谐校园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实现学校全面和谐发展,使学校成为有文化、有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整体效应。也是学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具体实践行动。我认为,先进的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引领和推动着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反映,校园精神文化的基本精髓应该是和谐精神。以育人为理念,培养和谐精神。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具备和谐精神的人才。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和谐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载体,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学校的和谐相处。从形式上看,校园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促进和谐校园的有效手段。文化活动把学生从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拉进一个群体,为形成和谐氛围提供了机会,群体活动既充满了竞争,又往往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和谐的合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培育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这就为促进和谐创造了条件。从内容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内容可以让师生受到教育和启发,增强和谐意识并外化为行动,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尤其在当前升学压力不断增大,师生教与学矛盾突出的状况下,更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认清自己的使命,理解教师,努力学习,成人成才;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以校园文化舆论,传播和谐声音。校园文化舆论以广播电视、宣传橱窗、校报校刊等为媒体,从不同的角度传播和谐之声,营造和谐氛围,为更多的人所获知、所接受,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认同感,能产生传播和谐的效应。总之,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校园文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活泼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对于传播和谐精神,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其他渠道和形式无法替代的,需要引起关注,应该大力实践。第三节课入党培训:“什么是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建党理论和建党实践中,从来把保持党的先进性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对党的先进性有过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明确宣布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先进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上,而且体现在它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推动历史的前进。 主讲老师给我们列举了很多例子,像生命无悔优秀共产党员郑捷,优秀党员赵林忠,优秀党员胡亚美,廉洁从政范匡夫,方便的是别人吃亏的是自己的李连成等优秀共产党员。从这么多活生生的实例中,我明白了共产党员应当具有的先进性,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要: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坚持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政治上保持先进性。坚持推进社会发展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坚持开拓创新、廉洁奉公和艰苦奋斗,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第四节课是由历史文化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教授杜超老师主讲的“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的话题。一个政党,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决定着自身,乃至于与之相联系的国家和民族的素质、面貌和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她必然要不懈的追求和选择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先进文化。可以说,中国共产党87年的历史,就是自觉选择、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从建党后对马列主义的自觉追求和选择到几代领导人对文化问题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思考和论述,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和继续证明着这一点。而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命题的提出,内在地反映着我党面向新世纪的文化情怀和文化创新的勇气。第五节课是由后勤服务总公司总经理林新兰主讲的关于“诚信”的话题。人与人交往,承诺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承诺能否践诺才是我们最为关心的,这也就引出了诚信这个话题。在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儿,不管有多困难,总会想尽千方百计兑现自己的承诺。当时流行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自然在搜捕之列。于是,刘邦便下令,赏千金捉拿季布。因为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株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千金的赏赐而出卖他。有个姓周的人得到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冒着风险将季布保护起来,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求他解救季布。夏侯婴与刘邦是发小儿,为刘邦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夏侯婴也非常钦佩季布的信义,便在刘邦面前求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后来人们就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这个故事流传了近两千年,对我们的教化可谓深入骨髓,然而,身体力行者又有多少?倒是“狼来了”的悲剧更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豆腐渣工程”、“红心儿鸭蛋”、“毒奶粉”、“瘦肉精”……诚信的缺失一次次让善良的人们感到心里拔凉拔凉的。当诚信的缺失给我们带来伤害的时候,我们会口诛笔伐,但缺少的是一份深深的内省。我们是否也有不讲诚信的言行?假如多了这分内省,或许这世界也就多了几分诚信。我们往往要求别人的太多,而少了些许自省,所以,就时常抱怨,在抱怨声中,这世界依然是喜忧参半。在我们陶醉于古老文明的梦境中,曾经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深恶痛绝,恨不能踏上一万只脚,把它踩到地缝儿里。写到这里,又想起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那是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当时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还不甚了解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文明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种族,更不分年代。只要是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就该继承,这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话题似乎扯得有些远,不妨再拉回到诚信上来。我想,为什么本来只是买卖人才应该具有的这种传统美德(过去叫做“童叟无欺”),今天却成了全社会都要诚惶诚恐地自我标榜的道德底线?这是否与不绝于耳的“打假”声是因为现在假的东西太多了一样,全社会都喊要“诚信”是因为如今诚实守信用的太少了?我只是这样负责任地问问,却不敢不负责任地妄下结论。不过,按眼下一些事情的规律而言,什么时候强调什么了,也就说明这个什么已经到了非什么不可的程度了。就像强调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实际上国有资产已经大量流失;强调严格制止乱批乱占土地,实际上批不批都已经把农民的土地占得差不多了一样,“诚信”危机已经到了非讲不可的程度!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如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造优良投资环境的情势下,提出打造“诚信”的战略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在“诚信”危机的严峻时刻,“诚信”就成了最可贵的东西,谁拥有了“诚信”,谁就拥有了市场;“诚信”已经成了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首要条件和基础。如果说“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毫不疑惑的说:诚信也是生产力!不少人们都说:现在已经不是信仰危机而是信任危机了。我认为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样说只是说了个现象问题,并没有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我想,信任危机是个果,而信仰危机才是因;也就是说,信任危机是个表面现象,信仰危机才是根源。因为当今的许多人(包括一些从革命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已经没有了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革命理论指导下的崇高信仰,什么“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啊,什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啊,什么“雷锋精神”啊,统统被伟大的“人民币”(美圆更好)所替代;而且为了获得这些金钱,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试想,具有如此信仰的人们还有什么诚信可言?在最后一节课当中,院党委副书记高建社老师也同样提出了关于“诚信”的问题。所以说,打造诚信环境,一定要先从树立崇高信仰开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急功近利。不然很可能会事倍功半。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主义分子的坚定信念,共同不懈努力。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日趋稳固和提高,说明了共产主义在中国是行得通的。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在中国,马列主义不再是本本主义,而是不断进化发展的适合国情需要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就应当对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思想有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学习和吸收,只有强化了自身的理论修养,才能有扎实的思想基础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听从党的号召,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自身的所有才能。自觉加强课外理论修养是时代的需要,同时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也都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虽然在大体上是稳定的,但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可调和和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美伊战争,比如巴以冲突,比如环境问题,比如贫富差距问题等等。一名合格的青年学生,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对国际形势和背景的认知,了解局势,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不局限于自己狭窄的生活圈,同时,要做到开卷有益,努力扩宽自己的视野,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正确有效地为发展中国而努力。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很少关心国际形势和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和新闻,这在理论修养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加强关注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薄弱点,我应该做到坚持每天浏览报刊新闻,将自己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这些方面,做到“与时俱进”。理论修养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途经也很多。在学习中,我要尽可能多方面多角度多方法地提高我的理论修养,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为而努力。实践出真知,这是被历史发展所证明的真理。在理论修养学习的过程中,切不可以光顾注重书本等平面媒介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是实践活动中的头等任务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后,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丰富自己,做好各项社会工作,学会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即是我们需要进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同时提高自身,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目标。 这次青共校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较大的提高,也使我对学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认清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坚决为学校的迎评创优做贡献我深信,这次的青共校的学习将给我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了解党,学习党,加入党的难能可贵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它,使自己的理论修养取得长足的进步,争取以优秀的成绩从青共校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