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紫钗恨的作品浅析

紫钗恨最出名的书莫过于《三千美娇娘》《恶霸》两本。

《三千美娇娘》百度吧友我就是左加明王命题:

是《三千美娇娘》还是《武林外史》

早就知道有叫这个名字的一本书,没啥奇怪的,咱是男人,虽然面子上可以装的道貌岸然,但是眼球碰到这么肝儿颤的题目一下就自己转过去聚焦了。

虽然早知道这个题目,但是却一直都没有看过内容。您问为什么?实在是让某种叫“种马”的新生物种给吓怕了。“种马”为何物,咱就不再叙述了,地球儿人都知道。为什么不爱看“轿雀种马”,咱也不废话了,连火星人都知道。

这俩星期闲着无聊,去电子书那里下了《网络玄幻小说合集》19、20。翻开来看看,只见满眼的网络流行关键词,您问是啥?就是“少女、风流、娇艳、灵肉、欲望”等等等等。

忽然突发奇想,不如做个主流数据统计,看看现在“齐人之福,王八之气,修真成剩,练死小JP儿”这几种主流风气占了YY小说的多大比例,于是就开始逐一的翻阅(美其名曰翻阅,其实就是跳着看,实在是太多作品的作者的语文水平太差,注意我说的是语文,不是写作,在我看来那些吵凯人是怎么通过高中的语文考试这个问题都需要质疑一下)。

偏偏翻到《三千美娇娘》的时候,翻不下去了。却不是因为咱认为紫钗恨先生语文没学好,而是发现这《三千美娇娘》是个在“种马”里鱼目混珠的异类。再说明白点儿,咱怎么看这也不象是个“种马”。

古今中外小说也看了不少,要说和这的行文风格相像的,那倒是还挑得出一本,那便是《儒林外史》了。虽说明清小说尤其是清代小说,多有些文不文白不白的嫌疑,但是这《儒林外史》因为举着“揭露了封建文人阶级真实丑恶嘴脸”的旗号,俨然也挤进名著的大堂,得意洋洋地在四大名著的眼皮底下支了个马扎儿坐下了。

拿着这《三千美娇娘》看来看去,终于让我看出一点门道,那便是《儒林外史》写的是文人和官员的奇闻逸事,这《三千美娇娘》写的便是江湖和官员的纠合不清了,或者,说叫《武林外史》更简单明了一点(呵呵,怎么听起来象武林外传呢?)

在紫钗恨先生笔下,一位位大侠都露了原形,什么少林方丈、武当掌教,统闭碰早统趴在了一个小小的登封县令脚下,魔教当代第一高手幽明断绝(男的,而且不是人妖),为了生计也不得不去用心学跳舞。什么名震江湖都是屁话,跑江湖为了啥?还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混个女人睡!

咋个混饭法呢?官有官路,贼有贼路?否!大家一起走才是最宽的路!于是本来针锋相对的少林派和白县令,便一起筹划起了日进斗金“江湖十大邪少评选”;众采花贼人也统一投到白县令麾下更名为“品花会”摇身一便成了“超级女侠评选活动”(咋这么耳熟呢?)的组织单位之一。“河洛寡妇”本来就是有政府背景的民间势力(咳咳,由于有政府背景,咱就不好说她们是黑社会了),在和白县令的合作中互相都得的不小的好处哦。至于那些没眼色的黄河帮、耿大嘴、天龙帮之流,不给做为官府的代表者白县令做贡献也就罢了,居然还妄想发展自己势力,我呸,你们以为自己是YY小说主角啊,可以白手起家?实在是不知好死!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上面没有人罩着你,沦为牺牲掉的龙套也就是当然的了。

要想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江湖里舒舒服服地混下去,还真是不容易,不过说起来倒是也有几颗耀眼的明星,最声气夺人便要算“海龟”派名人朱清海了,多次创业失败都绝不气馁,终于靠和白县令合作“彩球”修成正果。至于小人物,你只要老老实实地当你的平头小老百姓,自然是没有人会去害你的,君不见石章鱼、管平潮,只要奉公(白县令就是公)守法(白县令的法),虽则每次扫荡青楼都会入网,但是最终却可以毫发无伤。

至于那些阳奉阴违耍小心眼儿的家伙,自然是报应不爽。白县令——不,白知府一句“人生何处不相逢”便是给所有敢算计他的人敲了警钟了。

随着白知府的这句“人生何处不相逢”,不知不觉间《三千美娇娘》已然读完了。到了这个时候也才真真地明白这个《三千美娇娘》的名字其实不过是个幌子而已,正如《红楼梦》为了不被查禁而写成言情小说,紫钗恨先生也是拿这如云美女来做做挡箭牌——毕竟讽刺世人太苦了些,这书要是正式出版,不知道要得罪多少道貌岸然的正义之士呢。

其次也反映了很多现实中的问题: 比如强征地啊、贿赂啊、传销、7色球 ,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捕快小偷勾结 ,活生生的套用了成都火车站警匪勾结 的案件。率先搞MBO的那个程大人,反正穿越文不少,活下去的不过几个。这段是讽刺那些穿越了念几首诗就想上位的。。

《恶霸》用很巧妙的方式借用了中国五代十国中的历史,实际上主角的恶霸是对他的敌人来说的,他的敌人,妻女被占,田地被夺对吧,说不定还有灭门之祸……那个什么陈家不就是的么,他的对头看见他就头痛,恨之入骨,最后连整个中原漂亮的女子都收入后宫,打下了半个江南,只当齐王而不称帝,小人物龇牙必报、有便宜就占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起点高级VIP读者 vonxj 考究了一下历史,并命题:部分势力/世家/个人其历史原型考写本文倒主要是在书评区看到有人……其中一句说得很好:“夸张了,我是喜欢看看书而已,从一本书考据出另外一本书的情节或历史典故出来只是我这种人的爱好之一。比起作者随时拈来典故当原型溶入书中大环境的本事那差的不可道里计了....”

其实以上两本书的风格相差不大,最值得看的就是作者对历史能活学活用,很轻易很自然就把一些历史原型插入小说当中。

紫钗恨的作品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