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楚汉相争的故事

楚汉相争的故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固镇濠城沱河南岸,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汉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尘局军粮尽;而刘邦未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   随后,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   正当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背后发动偷袭。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史记·项羽本纪》)。刘邦采纳二人建议,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大军追至阳夏南时,刘邦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   五年十月,刘邦率大军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太康),但韩信、彭越二人没有出兵配合刘邦行庆。项羽知道后,于当地发动反击,大破汉军。刘邦慌忙率军退入陈下,并筑起堡垒坚守不出。   汉王向张良询问:“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张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于是,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刘邦立即命使者通传韩信、彭越,两人皆答应立即进兵。刘贾军也从寿春出发,屠城父。楚将大司马周殷也在此时叛楚,迎接英布,屠城六县,再跟随刘贾、彭越会师垓下。齐王韩信亲率大军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自东向西夹击项羽。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正式爆发。   汉军五路大军、合计超过三十万之众,形成合围楚军之势,项羽率十万楚军向垓下后撤。   汉五年十二月,刘邦与诸侯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合击楚军,与项羽作最后决战。 当时的情况,楚军处于绝对劣势:   一、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   二、楚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军队根本没有半点补给;  三、汉军联兵超过三十万,且精力饱满、粮食充足、士气旺盛,而项羽孤军十万,连续久战疲惫,决战之时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军刚从广武前线上撤下来,未经补给,多为穿着夏秋季的装备,寒冷饥饿,士气溃散;   四、汉军分五路有秩序推进,先占楚土,再行合围,步步为营,包围圈完善,楚军难以发动突然性的反攻;   五,楚军离江东五郡距离遥远,即使冲破包围圈,也很难在汉军的追击下回到领土。  韩信被任命为统帅,率主力三十万大军居中,为前锋主力;蓼侯孔熙为左翼;费侯陈贺为右翼;刘邦率本部主力尾随韩信军跟进,将军周勃率军断后。而项羽仅余十万疲师。  首先,韩信率主力向楚军发动挑衅性进攻。项羽立刻率十万楚军发动突破进攻,矛头直指韩信本部。两军近接,首战汉军失利,韩信立刻命令大军后撤。此后,孔熙、陈贺所率两翼部队向深入敌阵的楚军纵击,战况有所逆转,楚军失利。档兄握韩信又命令本部反击,在垓下大破楚军。(所谓的“十面埋伏”,并没有正史记载,当以《史记》之事为准)  夜间,霸王项羽听闻四面楚歌,以为汉军已经全取楚地,率亲兵800骑走,史称“溃围而出”。项羽至阴陵迷路,向田父问路,田父故意错指左边,让楚军陷于大泽。项羽又引兵向东,至东城,仅剩28骑。汉军骑将灌婴率5000兵马追杀至,项羽自感已不能逃出,为了向部下表明自己不是输在用兵和实力上,亲自斩杀汉将,又将28骑分为四队。汉军重重包围,但项羽仍然脱出,身边仅损失两骑,部下都表示叹服。  至乌江边,亭长要求项羽上船回江东,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请亭长送走爱骑乌骓马,命令部属都下马与汉军短兵交接。项羽神勇,杀死数百汉军,但自己亦受了十余处伤。  随后,项羽见到故交吕马童,表示要做顺水人情,乃拔剑自尽。  直至项羽自刎于乌江边,刘邦集团终于获胜,楚汉战争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