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进程,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要完成不同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也是一个民族化的进程,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民族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又直接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为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有着质的规定和具体要求。从质的规定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科学社会主义,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共同规律、本质规定和基本原则。从具体要求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发展进程和表现形式,同时还要反映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的规定和具体要求,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社会主义的共性,又有中国国情的个性,还体现时代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统一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的过程。具体地说,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实现两个结合的过程:一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一是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与世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山中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一条主线展开,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是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把握,涉及到对国情的认识,也涉及到对时代和世界的认识。因此,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同时也不断深化对国情和世情的认识,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轨迹。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破除两个禁锢:一个是思想上的禁锢;一个是体制上的禁锢。由此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前后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驱者。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程度不深,再加上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搞建设,对世逗衡情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把握,造成了初期探索的局限性。尤其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左”的指导思想,不能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产生负面影响。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者。他在毛泽东探索的基础上,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入手,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并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在深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同时,对中国的国情、世界发展的态势和时代的特点作出了科学的判断,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能够形成的重要前提。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的情况下,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同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些重要理论成果,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理论认识,既体现了国情的要求,又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 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面培或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背景下走出了新路,为社会主义摆脱困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为一些国家的探索和对历史经验的反思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同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中争取社会主义发展前途,解决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创和胜利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解决如何使国家尽快地富强、人民尽快地富裕的问题上,邓小平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结论,成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其标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开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20世纪70年代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执政的共产党出现了两种态度:一种是盲目自信,继续走老路;一种是积极探索,致力改革。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国家的改革变成了改向,而中国在改革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起到了榜样效应,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则为社会主义的再度振兴起了示范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留下许多深刻的启示:一是搞社会主义必须在结合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放弃科学社会主义,就很难把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同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区别;不把它与国情相结合,就很难形成特色,也会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目标的过程中,只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其实现模式必定是多种的,道路必定是多样的。三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要通过发展来体现优势,增强生命力。社会主义不是抽象的,长期与落后、贫困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制度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垮台的。四是搞好社会主义必须搞好执政党的建设。为能够真正有效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富有国情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在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由此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法治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论。这几个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是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理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必须首先解决的重大问题,因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也集中表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而且也为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拓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发展与全面进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没有发达的生产力,就不可能有合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搞不上去,社会主义就缺少必备的物质基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成问题。在推进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面临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中心是经济建设。 二是坚持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奋斗目标的明确性。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包含着发展的阶段性和奋斗目标的现实性。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把远大目标现实化,与现阶段的任务结合在一起。在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的目标更贴近现实,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更能直接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也就更能凝聚民族力量,更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 三是把本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是一条加快发展的新道路,但不是一条孤立的道路。世界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的发展。闭关锁国、远离世界,只能导致社会主义在发展中衰退。社会主义只有面向世界,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有广阔的发展前途。通过对外开放,把自身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在借鉴其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中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提供的一个重要理念。 四是把民族复兴、实现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振兴联系在一起。实现现代化,强国富民,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的共同追求。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供了可能。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的振兴,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业。社会主义的巩固与发展必须同国家现代化建设,同强国富民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把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的复兴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明确目标,同时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来思考,社会主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容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更不容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革命的历史经验中获得新的启示,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在推进改革中完善基本制度,从而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也确立了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经验来看,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同时,要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并与时俱进地转变党的工作重点和领导方式。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过程中,其根本任务是开展阶级斗争、夺取政权,而在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过程中,其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革命到建设,党的工作重点必须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党的领导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主义不仅要成为人民群众的福音,还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就在于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维护和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要求,也就解决了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性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一度把自身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甚至以创造平行独立的市场去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导致了社会主义在竞争发展中的落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从而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作为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可以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自身的经验证明,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要解放思想,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关文章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时候建立的
2023-08-01 12:46 阅读(647) -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什么的现代企业制度
2023-07-31 21:46 阅读(658) -
特色老火锅加盟哪家好
2023-07-30 08:57 阅读(573)
1 求助: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65 阅读
2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639 阅读
3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642 阅读
4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是什么?
590 阅读
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8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