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秋收起义的暴发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一)国共党内合作推动大革命发展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正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推动全国革命形势向前发展。国共“党内合作”的特殊组织形式是共产国际推行马林在印尼从事革命活动的经验而采用的,其既定战略目标是在国共“党内合作”的条件下改造国民党。国共“党内合作”条件下改造国民党这个战略决策本身是不科学的。尽管这一战略决策是建立在对当时客观历史条件和各种社会因素正确分析基础上的,但是,改造国民党为工农民主联合政党的战略目标缺乏对国共双方的正确分析和深刻认识,既体现在对中共的认识不足上,又体现在对国民党改组的实质认识不深刻,尤其是对国民党的历史渊源和现状缺乏深刻分析上。因此,也就没有制定出改造国民党的具体策略。这就导致共产国际在国共合作的最关键时刻错误指示频频,即便是对“党内合作”这一战略决策有决定性影响的事件发生后,也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和调整。这种不科学的战略决策导致国共“党内合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可避免的斗争,埋下了日后统一战线破裂,国共内斗的伏笔。到1926年反共限共的“三二〇事件”(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发生时,国共统一战线破裂的危险已初露端倪。然而此时,国共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显然比不上共同的敌人——北洋军阀带来的危险大,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也是为了宏伟的革命前景,国共两党不得不为现实的矛盾做出妥协,共同推动国民大革命风潮继续高涨。1926年7月,在苏联的援助和共产党的农工运动支援下,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连战连捷。随着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棚雹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的力量都有了空前大发展。但由于中共对旧有军事体制认识不清,对革命的武装力量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并不重视,没有独立地大胆地直接建立和掌握军队,而是以进行军队中的政治工作的方式从事军事活动,这种仅仅依靠政治工作改造和掌握军队的方式在旧有军事体制中只能是军队将领的附属品。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尽管缩小了差距,但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却占据了绝对主动的位置,随时可以采取共产党为鱼肉而国民党为刀俎的行动。(二)国民党背叛革命,共产党确定新的革命方针1927年4月,北伐全胜和全国统一的前景已经是可望而又可及了。国共两党对国民大革命的前途和中国未来的命运产生了分歧,这一分歧是带有根本性的,以至于无法在“党内合作”的组织形式中加以调和和解决。已经产生明显分化的国民党的主要分子和中坚力量为了谋求对国民大革命前途和未来中国的命运的主宰,也是为了自身利益得以保全和巩固,开始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中起来并酝酿以非常手段解决这一分歧。与此同时,度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危机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已经从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的兵锋中看出了未来主宰中国命运的关键所在。能否在关键的时刻和关键的力量结合成为各帝国主义国家能否保有并扩大在华利益的关键。为此,国民党的主要分子和中坚力量以及各帝国主义国家共同选择了关键时刻掌握关键力量并正在谋求更大发展的关键人物——蒋介石,国际国内的反动势力形成了以蒋介石为中心的集合,并推动其对中国共产党——有潜力决定国民大革命前途和未来中国命运的另一胡和滑力量采取了非常手段——大屠杀。这场大屠杀是以“清党”的名义进行的,使用流氓帮派做打手,获取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大资本家大裤腊地主的财政援助,得到国民党内各种势力(武汉国民政府控制区域暂时除外)的支持和配合。大屠杀政策在极短时间内沉重打击了共产党的力量,获得了大地主大资本家和帝国主义对以蒋介石为中心的国民党主要力量的认同。然而,处于初创阶段尚还幼稚的中国共产党此时并没有认识到国共分歧的不可调和性,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现在已有潜力顺势为国民大革命和中国的未来创造出另外一个前途,更重要的是,此时遥制中国共产党的共产国际没有完全认识到中共的力量并提出正确方针,出于维护苏联利益的考虑仍旧一味追求国共“党内合作”。在莫斯科的指使下,在其驻华代表的具体操作下,已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境况下的中国共产党不仅没有全面反击,反而和“三十年老店”国民党的武汉分铺进行了更为顺从的合作。孰料一着不慎,步步被动,满盘皆输。三个月之后,国民党这座老房子的旧房东完全翻脸的时候,作为新房客的中国共产党就只有被完全扫地出门了。“三十年老店”国民党此时有武汉、南京两个分铺,二者的心思和盘算各不相同,惟有在“清共”一事上取得了共识和一致,甚至一度成为两个分铺的“主营业务”。显然,武汉方面受到了南京的影响和启发,喊出了“宁可错杀三千市民,不可漏掉一个C.P.”的口号。中国共产党在轻信和被迫中又一次遭受沉痛打击。当从噩梦中惊醒的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全面反击时,却发现武器全在对方手里,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在决定革命前途和未来中国命运的第一回合较量中,国民党先下手为强取得了胜利。然而,这一胜利并不是全面的彻底的胜利,大彻大悟的中国共产党抛弃了对国民党的幻想,旋即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英雄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躺满尸首的地上爬起来,掩埋好同伴的尸首,擦干身上的血迹,再次踏上血与火的革命征程。第一回合较量的结果,与其说是国民党的胜利,毋宁说是国民党逼迫共产党必须用新的斗争形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来进行第二回合的较量。湖北作为深受共产党影响的一个省,作为接受过大革命洗礼农工运动蓬勃发展的一个地区,理所当然的成为新的斗争形式的发源地之一。
相关文章
-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3-07-31 19:22 阅读(626)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什么?
2023-07-19 08:57 阅读(638) -
悲惨世界的时代背景???
2023-07-18 05:16 阅读(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