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公孙渊是怎样成为魏军主要打击目标最终败亡的?

三国时期,在辽东一直存在着公孙氏割据一方,原本公孙氏集团能够割据辽东,主要的策略就是,该认怂就认怂,就像公孙康将袁尚、袁熙的人头送给了曹操,得到曹操的封赏,而割据中原的实力,一般也不会过于去攻打辽东,毕竟费力不讨好,要扩张,辽东绝非首选之地。

公孙渊是怎样成为魏军主要打击目标最终败亡的?

可以说辽东公孙氏,就是靠着地利以及不强硬策略,存活于汉末以及三国时期数十年,由公孙度打下基业,在公孙渊被杀后完结,而说到辽东公孙氏的破灭,就必须要提公孙渊这个没事挑事的人物,可以说他执掌辽东后,“上蹿下跳”令其成为了曹魏的首要军事打击目标,最终在曹魏景初二年(238年)迎来了灭亡。

逼夺叔父之位的公孙渊。

公孙渊在其父亲公孙康死的时候还很小,所以众人扶立公孙渊的叔父公孙恭执掌辽东,按照一般的剧本,公孙恭上位后必然要对公孙渊等人进行打压,毕竟自己已经是辽祥返东的实际掌控者,没有理由再把位置让回去。

公孙渊是怎样成为魏军主要打击目标最终败亡的?

可是历史就是这么爱开玩笑,公孙恭身体不行。怎么不行呢?是不行!

《三国志.公孙渊传》恭病阴消为阉人,劣弱不能治国。

公孙恭因为疾病而做过手术,变成阉人,没有生育能力,并且体质也是越发羸弱,无力掌控辽东,这也就给了公孙渊机会, 在228年,公孙渊逼迫公孙恭让出权柄,把叔父踢下了台。

其实公孙恭若是聪明的话,要么是提前斩草除根,要么是主动让位,这比公孙渊赶下去,什么也得不到啊,还被圈禁起来,险些丧命,可谓是得不偿失了。

大改公孙氏策略,上蹿下跳找事的公孙渊。

公孙渊上位后,是倍感自己可以成为左右三国局势的人物,其决策也是扑朔迷离,让人摸不到头脑。

公孙渊是怎样成为魏军主要打击目标最终败亡的?

他一开始是向孙吴表示有联盟之意的,而对于孙权来说,想要对抗曹魏,实现疆域扩张,单纯靠吴蜀脆弱的联盟是不够的,所以对于公孙渊抛来的橄榄枝,孙权没有犹豫,不顾孙吴众人反对,要给予公孙渊重赏,并册封其为燕王。

《三国志.公孙渊传》遣使张弥、许晏等,赍金玉珍宝,立渊为燕王。渊亦恐权远不可恃,且贪货物,诱致其使,悉斩送弥、晏等首。

但是公孙渊又害怕孙吴距离自己太远,难以引为助力,所以就杀了孙权派来的使臣,向曹魏服软,并且扣下了孙权使者带来的财宝,而这也就断绝了他和孙吴联盟的可能。

公孙渊是怎样成为魏军主要打击目标最终败亡的?

按理说和孙吴闹翻,公孙渊应该靠向曹魏,但是他没有,他曹魏也闹翻了。

《三国志.公孙渊传》使者至,渊设甲兵为军陈,出见使者,又数对国中宾客出恶言。

俭等不利而还。渊遂自立为燕王,置百官有司。遣使者持节,假鲜卑单于玺,封拜边民,诱呼鲜卑,侵扰北方。

公孙渊曾率部围了驿站,并接见曹魏使者,同时言语之前有侮辱使者之意,结果就是引起了魏明帝曹叡的不满,当时纤昌他命幽州刺史毌丘俭率部东征,但是因为天气原因,毌丘俭因战谨竖饥局不利而撤军。

公孙渊是怎样成为魏军主要打击目标最终败亡的?

这令公孙渊信心爆棚,认为曹魏军事实力不过如此,所以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建年号绍汉,“绍”有继承的意思,公孙渊以绍汉为年号,这就是在恶心曹魏啊,毕竟当初是篡汉夺位啊,实属汉室的乱臣贼子,公孙渊虽然没明着说,但是通过年号可以得知,公孙渊和刘备有着同样的“理想”啊,那就是恢复汉室,当然是不是真心大家自然懂。

同时公孙渊联合北部的鲜卑,意欲联合北方少数部落给予曹魏北方边境压力。

要知道曹魏的主要兵力都在东线和西线,也就是压制孙吴和蜀汉扩张,在北方曹魏布置的兵力并不多,当时曾经强大的匈奴早已四分五裂,不足以撼动曹魏政权,鲜卑还尚未强大起来,所以说曹魏的北部边患不是很严重。

公孙渊是怎样成为魏军主要打击目标最终败亡的?

如今公孙渊称王自立,还联合鲜卑,意欲袭扰曹魏北部边境,公孙渊成功让自己成为了曹魏首要打击目标,毕竟如果曹魏置之不理,那么公孙渊联合鲜卑,必定会成为北部边境大患,一旦公孙渊在成事,那么再行征讨,曹魏需要付出的就更多了。

公孙渊没明白,其割据辽东靠的不是实力,而是地利。

为什么在东汉乱世阶段,以及三国时期,辽东公孙氏都未遭遇军事威胁,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不想打他。

《三国志.刘晔传》晔以为公孙氏汉时所用,遂世官相承,水则由海,陆则阻山,故胡夷绝远难制,而世权日久。今若不诛,后必生患。

《三国志.公孙渊传》中领军夏侯献表曰:公孙渊昔年敢违王命,废绝计贡者,实挟两端。既恃阻险,又怙孙权。故敢跋扈,恣睢海外。

曹魏朝臣对于辽东公孙氏集团的评价都是,依靠地利据守,当初公孙瓒、袁绍、曹操为何都没怎么把主要精力放在辽东上,就是因为通过军事征服所获得的利益不大,没有必要。

公孙渊是怎样成为魏军主要打击目标最终败亡的?

可以说如果公孙渊一直采取的保守策略,不去招惹曹魏,只要辽东名义上还从属于曹魏,不惹事,那么公孙渊就不会成为重点军事打击的目标,曹魏大举征伐辽东,也是公孙渊自找的。

公孙渊的覆亡

在曹魏决定彻底解决辽东之患时,公孙渊就败亡在即了,因为公孙渊可以击退曹魏偏师的征讨,但是不足以面对曹魏主力大军的征讨,曹叡也是下了决心,集结了曹魏的中央军,而不是边防军。

《三国志.明帝纪》初,帝议遣宣王讨渊,发卒四万人。议臣皆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遂以四万人行。

《晋书.宣帝纪》景初二年,帅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发自京都。

曹魏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受命自洛阳率4万余众北上,可以说驻守在洛阳附近的部队是曹魏精锐的机动部队,按照曹魏的军事布置,这支部队是可以实现驰援东线和西线战场的,而在蜀汉和孙吴都没有大规模军事征讨迹象的时候,曹叡也是调集这支部队,参加征讨公孙渊的计划中。

公孙渊是怎样成为魏军主要打击目标最终败亡的?

当初曹魏众臣是反对的,毕竟4万大军北上,缺乏预想后勤支持,不利于大军征讨,曹叡则是坚持发兵4万,为的就是毕其功于一役,不打算继续留下公孙渊这个祸患,想要一战定乾坤,彻底征服辽东,同时也是为了震慑鲜卑,至于钱粮的消耗,曹叡还是能够接受的。

面对司马懿率大军来袭,公孙渊也是有退敌之法的,只是司马懿没上套。

《晋书.宣帝纪》文懿果遣步骑数万,阻辽隧,坚壁而守,南北六七十里,以距帝。

文懿是公孙渊的字,辽隧大致在今天的辽宁海城市西北高坨子附近,司马懿从洛阳率大军征讨辽东,行军时间过长给了公孙渊准备的时间,公孙渊在辽隧集结了重兵,遏制魏军东进。

公孙渊是怎样成为魏军主要打击目标最终败亡的?

可以说公孙渊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在辽隧拖住魏军,之后不战而胜,司马懿自己也说过,“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也及时坚守不战,挫败魏军兵锋,同时魏军补给漫长,在辽隧抵挡住魏军,同时公孙渊就可以分兵去袭扰魏军粮道了,粮草补给不足,司马懿想不退兵也不行。

当初毌丘俭就是没有突破辽隧防线才撤军的,公孙渊想要再度以此法击败司马懿,只是司马懿更加果敢一些。

《三国志.公孙渊传》宣王令军穿围,引兵东南向,而急东北,即趋襄平。衍等恐襄平无守,夜走。

司马懿在初期击败公孙渊所部后,领兵穿过对方在辽隧一线布置的防御阵地,没有选择和公孙渊所部在辽隧一带死磕,在辽隧尚未攻下之时,率部突袭,直袭襄平(今辽宁辽阳)。

公孙渊是怎样成为魏军主要打击目标最终败亡的?

这引起了据守辽隧一线的公孙渊将领卑衍、杨祚等人率部回防襄平,襄平乃是公孙氏统治辽东的根基,卑衍自然不敢怠慢,在回防途中,公孙渊令卑衍再度和司马懿交战,但是仍然战败了,司马懿得以突进到襄平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