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哈佛大学每年都有裸奔节是真的么?

哈佛大学每年都有裸奔节是真的么?

哈佛校园内的裸奔可谓名气大矣。随便上互联网上查查,总会有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自己弹出。不过,仔细看看其中的内容,却发现其中大多只是未观其实的道听途说而已。其实哈佛的裸奔在英文中并不是裸奔的意思,而是叫做Primal Screaming (原始的尖叫),非常形象地描述出活动的本质——每个学期期末考试开始的前一天,在半夜12点整,参加裸奔的本科生将聚集在哈佛小院中尖叫着裸奔三圈,以此来迎接第二天的期末考试阶段。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你连裸奔都不怕,期末考试又算什么呢?  哈佛裸奔活动起始的确切时间我没有查到,有人怀疑这是上世纪70年蠢穗代中期一系列校园学生运动的遗迹,因为崇尚自由、反抗传统与挑战权威是那个年代校园文化的主流,裸奔正是那一时期在北美各校蔚然成风,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符号,与自由、反叛等相联系。作为北美第一名校的哈佛在这方面当然也不能落后。只是三十年前的激情演进到今天,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革命色彩,蜕变成哈佛学生面临大考前的一种心理宣泄。  12月底的波士顿半夜气温可以低达零下20~30度。我和商学院的同学们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在晚上11∶30坐上校车前往“裸奔大本营”——哈佛小院。校车上满满的学生,大多是手里拿着酒瓶、光脚穿着旅游鞋、羽绒服直接裹在睡袍外面的“参与者”,他们热闹地开着玩笑,旁若无人地在平时绝对不允许如此放肆的校车上互相打趣,反倒让旁边穿着整齐、表情似喜非喜的“参观者”看上去有些不自然。  午夜的哈佛小院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穿着乐队制服的吹号手和鼓手们在哈佛铜像(平日旅游者必拍的景点)下表情夸张地演奏着进行曲,而身披鲜艳斗篷的年轻总指挥(也是学生)站在铜像近两人高的底座上,从高处非常职业地、卖力指挥着乐队,铜像周围的观众和“选手”们则为猛然惊见他斗篷底下的“真空”  健美身材而尖叫、吹口哨。  据说在这个著名的裸奔狂欢节历史上,学生们曾经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有趣场面,比如模仿电影中的经典镜头,一丝不挂的学生们聚集在哈佛小院中开会、游行,振臂高呼:“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86cg)另外一次夏季期末考试前夕的裸奔节上,整个哈佛小院都放上了巨大的充气游泳池,搭上帐篷,模拟成海边沙滩的场景,而集体裸露的学生们则悠然趴在草地和池中进行“月光浴”。 以至于当后来巴黎的市长将塞纳河边的马路打造成“沙滩”卖点时,许多哈佛学生都嘲笑说是抄袭了自己的创意。  而今晚,在午夜的雪地里,突然一声哨响,几百人组成的“裸”着的人群就尖叫着冲了出去。有的学生将自己化妆成星球大战里的黑武士,戴着黑色头盔,一边走一边模仿着发出很重的呼哧声,但是跑到最后一圈时,他还是很遵守规则地将头盔摘去,以真面目示众;还有的女生在脸上涂上浓重的色彩,头上插着羽毛  ,在一片白花花的肉体中倒显得夺目。一个男生头上罩着一个购物袋,核档搭正颇有尊严、不慌不忙地在队伍中踱步时,却被另外一个学生突然撕去了纸做的购物袋,原形毕露之下,立刻慌不择路地奔跑起来。实际上,“裸奔”组织对参与者的脸部和身体有着严格限制,不允许使用任何将自己遮盖得让人认不出来的“技术”  。  在历时20分钟的裸奔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看上去都是既慌慌张张又情绪激动。不过也有一群真正以自己身材为傲的女生和男生,将零下20度的黑夜视为自己的T形台,姿态优美地在观众的闪光灯中徐徐走过,和人群中神情紧张、身体僵硬、表情痛苦万分的亚裔裸奔者形成鲜明对比。而身为同样带着亚裔保守文化色彩和  束缚的我们,心底里真的对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同类充满了敬佩和同情。  看完“原始的尖叫”,带着寒冷的新鲜感和兴奋,似乎感觉考试的压力确实减轻了不少。在穿过冰面白晃晃的查尔斯河走回商学院宿舍时,我们还在热烈讨论、回味着这个特殊的狂欢节,不过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明白,这只是大学本科生的狂欢,而对于以“养尊处优”闻名于哈佛学区的商学院学子们来说,唯一缓解  压力的方式可能是对考试结束后假期的憧憬,比如飞到温暖明媚的西部或南部去享受真正的改拿阳光和海滩,而不是在这冰天雪地中的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