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关于网友对冰花男孩的精神支持和物质帮助你怎么看?

关于网友对冰花男孩的精神支持和物质帮助你怎么看?

首先说说对“冰花男孩”的看法吧。看到照片的第一眼很是心酸,不为别的,只是看到了童年的自己。

寒冬腊月里,每天晨读时一样的满头“白发”,一样长满冻疮的双手,长满冻疮的脸颊和双耳。坐在土砖瓦房的教室里,所有的窗户都没装玻璃,或是装订了点薄膜、或是就这样空空的通着风,我们一排八九个人爬在四个脚加一条长板组成的简易课桌上,认真看着老师在水泥黑板上写的板书。

刚开始还有同学从家里带着烧牛粪的小火炉来学校,可自从有同学上课不小心打翻火炉,烧伤好几个同学的脚后,学校就禁止我们带小火炉了。

进入五年级后,我们便转校到离家近四公里的小学去上课了,因为原先的小学只有一到四年级。我们每天清晨五点多出门,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学校去赶早读。每周一会比较困难,因为不仅要起更早去赶学校的升旗仪式,还得挑着米和柴火去学校交本周的口粮。我们小小的身板挑着担,一头是大米,一头是体量很大的柴火(油菜杆或棉花杆等),到学校基本上身上的衣服都汗湿透了,然后等上课后,那湿漉漉的衣服让我们冻的直哆嗦。也不知那时我们是怎么挺过来的,但当时的我们一点也没觉得自己痛苦,一方面,周边的同学都是这样,另一方面,也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读书的。

进入初中后,其实最痛苦不是冬天,反而是夏天。那时开始住校了,每周只能回家一次。夏天除了每晚的蚊子咬的无法入睡,最痛苦就在饮食方面。学校食堂只提供米饭和限时供应热饮水,每周日傍晚我们从家里带的满满一玻璃瓶咸菜,吃到周三基本上就开始发霉长满白毛了,后面几天基本上就是度日如年;最要命的是一到夏天,学校的吃水井就很容易干涸,我们要么就喝着浑浊的泥水,有时泥水都没有,就只能到校外的池塘喝凉水了。

现在看来,冰花男孩确实跟我当初的情况类似,身在其中的他或许也跟当初的我们一般,可能并不会觉得有多么的痛苦或是其他,而我们众多网友精神或物质的鼓励和帮助,其实并不可能本质上改变冰花男孩,因为这样的孩子,目前在国内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当地政府提供更多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教育的投入;最根本的是,需要贫困家庭自身自强自立,找到出路,毕竟现在改变贫困的机会有很多,至少确保吃饱穿暖的机会有很多。

谢谢邀请!关于网友对冰花男孩的精神支柱和物质帮助我的看法就是: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男孩子的满头的是冰霜的照片时,脑海中瞬间就出现了儿时的画面——那是我们山东半岛的三九严寒是特别的冷,每当到了这个节气,鹅毛大雪会飘飘洒洒的下的很大,简直整个世界都银装素裹。房子上面都会厚厚的一层大雪,太阳一出来化过的雪成了水,由于严寒天气温度都会在零下十几度 ,雪水然后瞬间会在屋檐一面结了一根根又粗又长的白白的冰凌凌。

那个年代无论咱们国家还是小家,经济条件都很差,贫穷落后是那时的烙印。

虽然是三九严寒的气候,但是就只穿了很单薄的棉袄棉裤,也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我记得上学时小手背都冻的像胡萝卜一样,红红的,还冻起了冻疮,头发眉毛都像下了一层霜一样白白的。腮都也是红红的,脚冻的就像猫咬的一样痛疼难忍……

学校里的老师给我们学生规定,每个人要轮流值班,自己从家里面带玉米骨头,早晨早早地到教室里面把炉子生好炉子……

虽然童年时的条件很艰苦,但我们依然是玩的开心,在结了冰上的小河上打冰溜溜,用纸叠的盒马两个人打来翻去, 跳房子,踢毽子……虽然在那样严寒的天气,但我和小伙伴还是玩的不亦乐乎。

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很怀念无忧无虑的童年伙伴……

言归正传,看到照片的小男孩,也了解了他的家庭状况,妈妈离家出走,他还有一个姐姐,爸爸为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不得不外出打工,在这样环境下的小男孩,是比较懂事的,上学还必须走很长时间的路,但他很是乐观,面对恶劣的天气依然的坚强的面对。

看到他头上白花花的冰霜很是心疼,正因为这样,也才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同情和赞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社会上的正能量越来越多,人们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有爱心的人,做爱心事的人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给孩子送去温暖和爱的力量,使严寒的冬天倍感温暖,也化解了白花花的霜冻。

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男孩的妈妈如果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是如何感想的,真的希望她能回到孩子身边,别人再怎么帮他关心他,也代替不了母亲的位置,希望能给予他应该得到的母爱。

看到这么多的爱心人士都在第一时间内,纷纷解囊,伸出援手,献出爱心,真的令人感动,这就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也是众多的网友正能量的汇集。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种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