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干蟾蜍皮怎么用?

干蟾蜍皮怎么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肝癌 鲜蟾皮1枚 连头、眼整张剥下,挑破表面腺体颗粒,即将蟾皮表面贴敷肝肿处皮肤上,日换1次。同时内服:石见穿、丹参、夏枯草各30克,七叶一枝花、马鞭草、虎杖各15克,鹅不食草9克,壁虎5条 切碎,水煎2次分服,日1剂。3个月后肝区疼痛明显减轻,肝肿大软缩,食欲增加,延长生存期。 乳腺癌 蟾皮适量 黄砂炒脆,研末,泛制为丸,丸重0.3克,每服5粒,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同时肌肉注射鲜蟾皮注射液2毫升,日1~2次。继续应用,能使肿块软缩,胀痛缓解,病情好转。宫颈癌 鲜蟾皮注射液2毫升 作局部瘤体注射,日1~2次。同时内服: 弱30克,切碎,水煎3小时服,日1剂。3个月为1疗程,迄癌肿消退,溃疡修复,涂片及活检未见肿瘤细胞,获临床痊愈。舌癌 蟾皮100克,蜈蚣、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当归、玄胡索、胎盘粉各90克,全蝎、血竭、肉桂、三七粉、玳瑁各60克,红升丹、轻粉各 30克 研匀,为抗癌粉,分为50份,纳入胶囊,每服2份,日月潭次,温开水送服。能使硎结软缩,溃疡修复。可结合放射治疗。食管癌 鲜蟾皮500 克,硼砂、硇砂各250克,大青叶60克,蒲公英30克,雄黄15克 研匀,以黑豆糊泛制为消癌丸,每服3克,日3服,温开水送。能使癌肿逐渐缩小,吞咽顺利。胃癌 蟾皮、儿茶各4克,玄胡索2克 为末,压成10片,每服1克,日1次。连服2周后,每次增加0.2~0.4克,直至3周为1疗程。对各型胃癌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溃疡癌变的疗效最好,能去痛止血,促进食欲,缩小肿块,消除腹水等功效。结肠癌 鲜蟾皮1整张 煎成100毫升,1日3次分服。能使症状缓解,癌肿逐渐消失。亦治直肠癌 淋巴肉瘤 蟾皮1枚,焙干,研末,每服1克,日3次。同时用鲜蟾皮外敷肿瘤处,日换1次,继续应用,能使症状显著改善,体温恢复正常,肿结缩小,血象有所改善。

(2)消炎退肿,用于炎性肿毒:指头红肿 鲜蟾皮1枚 活剥后,将皮外面向患处包好,第二日即见肿消毒出。亦宜于发背、对口等疮。如毒急已收,而肉又隆起,可以再贴,贴时切忌将蟾皮里面着肉,否则容易咬牢难揭。

【名 称】野生蟾蜍皮 是手工剥下的皮 10元/张 120张/月

【 产品简介】清热解毒,利水消胀。治痈疽,肿毒,瘰疬,肿瘤,疳积腹胀,慢性 气管炎

①《北京蟾业》:以毒攻毒,直接杀死癌细胞,无毒副作用,提高免逸力,增强体质,从而延长生命。

②《纲目拾遗》:"贴大毒,能拔毒。收毒。"

③《本草求原》:"贴疮瘰,艾灸。"

④ 《中药手册》:"为小儿五疳惊风药,又能和小便,消腹胀。"

【使用方法】煎汤:取蟾皮1-2张,放入适量水,慢火煎熬,水开后再熬十五分钟,最后煎成约100毫升,将蟾皮取出,服汤即可。

灌胶囊:将蟾蜍皮研成粉末,灌入空壳胶囊中,服用胶囊即可。每次2-4粒,每天2-3次。

注:两种方法都可以用,选择更能接受的方法。

【别名】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癞虾蟆、石蚌(《本草蒙筌》),癞格宝(《贵州民间方药集》),癞巴子、癞蛤蟆(《吉林中药手册》),癞蛤蚆(《药材资料汇编》),蚧蛤蟆、蚧巴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体。夏、秋捕捉。捕得后,先采去蟾酥,然后将蟾蜍杀死,直接晒干(东北、华北);或杀死后除去内脏将体腔撑开晒干(华东、中南、华南)。这种干燥蟾蜍,商品称为干蟾,除去内脏的商品习称干蟾皮。

【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辽宁、吉林等地。

【性状】干蟾:全体拘挛抽皱,纵面有棱角,四足伸缩不一,表面灰绿色或绿棕色。除去内脏的,腹腔内面为灰黄色,可见到骨胳及皮膜。气微腥,味辛。以个大、身干、完整者为佳。

【炮制】 蟾蜍:刷去灰屑泥土,剪去头爪,切成方块。炙干蟾:将铁砂倒入锅内烧热,取切好的干蟾放入拌炒,至微焦发泡时取出,筛去铁砂,放冷。民间有以活蟾蜍,用黄泥涂裹,放火灰中煨存性后,研细入药者。 ①《蜀本草》:《图经》云,取日干及火干之。一法刳去皮爪,酒浸一宿,又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涂酥炙干用之。 ②《纲目》:今人皆风干,黄泥固济,煅存性用之。 ③《得配本草》:阴干,酒浸三日,焙干用。

【性味】 辛,凉,有毒。 ①《别录》:有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微毒。 ③《本草蒙筌》:味辛,气凉,微毒。 ④《医林纂要》:辛甘咸,寒。

【归经】 ①《纲目》:入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脾、肺四经。

【功能主治】 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 ①《四民月令》:治恶疮疽。 ②《别录》:疗阴蚀,疽疠,恶疮,猘犬伤疮。 ③陶弘景:人得温病,斑出困者,生食一两枚。烧灰敷疮。 ④《药性论》:杀疳虫,治鼠漏恶疮。烧灰敷一切有虫恶痒滋胤疮。 ⑤《本草拾遗》:主温病生斑者,取一枚,生捣绞取汁服之,亦烧末服;主狂犬咬发狂欲死,作脍食之,频食数顿。 ⑥《日华子本草》:破症结,治疳气,小儿面黄癖气。 ⑦《本草蒙筌》:治小儿洞泻下痢,炙研水调吞之;疗大人跌扑损伤,活捣泥烂罯上;风淫生癣,烧灰和猪脂敷;煨熟啖,杀疳蚀成癖。 ⑧《纲目》:洽一切五疳八痢,肿毒,破伤风病,脱肛。 ⑨《本草正》:消癖气积聚,破坚症肿胀。 ⑩《本草备要》:发汗退热,除湿杀虫。 ⑾《医林纂要》:能散,能行,能渗,能软,而锐于攻毒。主治痈疽疔毒,杀小儿疳积。剖其腹合肿毒上,三易则毒可消。 ⑿《本草再新》:治疮疽发背,小儿脾胃不和,肝旺火甚,动风惊厥。 ⒀《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杀虫,消疳化毒,平惊散癖,行湿除黄。 ⒁《山东中草药手册》:强心利尿,镇痛。治水肿腹水。

【用法用量】外用:烧存性研末敖或熬膏摊贴。内服:煎汤,1只;或入丸、散,0.3~1钱。

【附方】 ①治一切疮肿、痈疽、瘰疬等疾,经月不瘥,将作冷瘘:蟾蜍一枚(去头用),石硫黄(别U研)、乳香(别研)。木香、桂(去粗皮)各半两,露蜂房一枚(烧灰用)。上六味,捣罗为末,用清油一两,调药末,入瓷碗盛,于铫子内重汤熬,不住手搅,令成膏,绢上摊贴之。候清水出,更换新药,疮患甚者,厚摊药贴之。(《圣济总录》蟾蜍膏)

②治发背肿毒未成者:活蟾一个,系放疮上半日,蟾必昏愤,再易一个,如前法,其蟾必踉蹡;再易一个,其蟾如旧,则毒散矣。若势重者,以活蟾一个,或二三个,破开连肚乘热合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再易二三次即愈。(《医林集要》)

③治早期瘰疽:蟾蜍,将其腹切开一厘米创口,不去内脏,放入少许红糖。将患指伸入其腹内,经二小时后,可另换一只蟾蜍,共用十只左右可愈。治其他炎症也有效。(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④治疔毒:蜘蜍一个,黑胡椒七粒,鲜姜一片,将上药装入蟾蜍腹内,再放砂锅或瓦罐内,慢火烧焦研细末。每次五厘,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胸壁结核和淋巴结结核破溃成漏孔:癞蛤蟆一个,白胡椒三钱,硫黄二钱。先将胡椒、硫黄塞入蛤蟆腹内,后用黄泥包裹蛤蟆厚约一、二寸,火内煨透,取出去泥,研细末,香油调成糊状,灭菌后,涂于无菌纱布条放入漏孔内,外盖纱布,每二至四天换药一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⑥治气臌:大虾蟆一个,砂仁不拘多少。为末,将砂仁装入蟆内令满,缝口,用泥周身封固,炭火煅红,候冷,将蟆研末,作三服,陈皮汤送下。(《绛囊撮要》蟾砂散)

⑦治腹中冷癖,水谷阴结,心下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逆害饮食:大蟾蜍一枚(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芒硝(大人一升,中人七合,瘦弱人五合)。以水六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一服后,未得下,更一升;得下则九日十日一作。(《补缺肘后方》)

⑧治破伤风:虾蟆二两半,切烂如泥,入花椒一两,同酒炒热,再入酒二盏半温热,去渣服之,通身汗出效。(《奇效良方》)

⑨治五疳八痢,面黄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大干蟾蜍一枚(烧存性),皂角(去皮、弦,烧存性)一钱,蛤粉(水飞)三钱,麝香一钱。为束,糊丸粟米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日二服。(《全婴方论》五疳保童丸)

⑩治小儿疳瘦成癖几危者:蟾蜍去头皮脏腑,以桑叶包裹,外加厚纸再裹,火内煨熟,口啖二支,十余日愈。若口渴,咽梨汁解之。(《本草蒙筌》)

⑾治大肠痔疾:蟾蜍一个,以砖砌四方,安于内,泥住,火煅存性,为末;以猪广肠一截,扎定两头,煮熟切碎,蘸蟾末食之,如此三、四次。(《纲目》)

⑿治小儿走马疳,牙斵臭烂,侵蚀唇鼻,亦治身上肥疮:蚵蛾(黄纸裹,煨焦)、黄连各末一两,青黛一钱。为末,入麝香少许研和。先以甘草汤洗去皮,令血出涂之。疮干好麻油调,湿则干用。(《全婴方论》田酥散) ⒀治癣:干蟾蜍烧灰,以猪脂和涂之。(《僧深集方》) ⒁治舌口生疮:胆矾一分,干蟾一分(炙)。上研为末,每取小豆大掺在疮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水尽为度。(《圣惠方》蟾矾散)

【各家论述】 ①《纲目》: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匿,而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别录》云,治猘犬伤,《肘后》亦有方法。按沈约《宋书》云,张收为猘犬所伤,人云宜啖虾蟆脍,食之遂愈,此亦治痈疽、疔肿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耳。古今诸方所用虾蟆,不甚分别,多是蟾蜍,读者当审用之,不可因名迷实也。

②《本草经疏》:虾蟆、蟾蜍,本是二物,经云一名蟾蜍者,盖古人通称蟾为虾蟆耳。经文虽名虾蟆,其用实则蟾蜍也。今世所用者皆蟾蜍,而非虾蟆,其功益可见矣。味辛气寒,毒在眉棱皮汁中。其主痈肿、阴疮、阴蚀、疽疠、恶疮、猘犬伤疮者,皆热毒气伤肌肉也。辛寒能散热解毒,其性急速,以毒攻毒,则毒易解,毒解,则肌肉和,诸证去矣。凡瘟疫邪气,得汗则解。其味大辛,性善发汗,辛主散毒,寒主除热,故能使邪气散而不留,邪去则胃气安而热病退矣。破症、坚血者,亦以其辛寒能散血热壅滞也。近世治小儿疳疾多用,以其走阳明而能消积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