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传播病原体目前已知的有30余种。血源性病原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艾滋病,一类是病毒性肝炎。目前已知的血源性病原体还有可引起梅毒、疟疾、布鲁氏菌病、病毒性出血热、虫媒病毒感染、巴布虫病等疾病的其陆斗他30余种病原体。
1、乙型肝炎病毒(HBV):乙肝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呈3种形态的颗粒结构:直径约42nm的大球形颗粒、直径约22nm的小球形颗粒以及管型颗粒。
2、丙型肝炎病毒(HCV):HCV病毒体呈球形,直径小于80nm(在肝细胞中为36~40nm,在血液中为36-62nm ),为单股正伍锋链RNA病毒,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
3、艾滋病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
扩展资料:
血源性病毒的传播风险导致大量人员患上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近日,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规定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及职业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和随访等要求。
该草案提出了用人单位应遵循的职业卫生防护原则和职责,职业接触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职业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和随访,早橘磨危害告知,职业卫生信息和培训等内容。
该草案明确了可能产生该类职业暴露的场所,如病原制备场所、临床实验室、研究实验室、采供血机构、戒毒所、羁押劳教机构等。其保护的劳动者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实验人员,采血者,羁押劳教场所、戒毒所的工作人员等。
参考资料来源:健康报-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导则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