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一生子嗣凋零,终其一辈子,只有六个儿子,其中六个儿子之中有一个夭折,另外的三个也是还未长大成人便离开人世了。在这些早亡的儿子之中还有第一任太子赵佑,赵佑死后,便由赵祯继任太子之位,真宗赵恒死后,由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
宋真宗赵恒的儿子
温王赵禔,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禔,追封温王;
悼献太子赵祐,十岁时夭折,母皇后郭氏;
昌王赵祇,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祇,追封昌王;
信王赵祉,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祉,追封信王;
钦王赵祈,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祈,追封钦王;
仁宗赵祯,生母宫人李氏,养母皇后刘氏、淑妃杨氏
宋真宗
宗真宗的一生,可以粗略划分两个阶段,在一个阶段他励精图治,倾尽全力以求能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在第二个阶桐郑段,他便开始迷失自我,希望寻求天数,让证明自己是这个世上最伟大之一的君主,开始背离他的正路,奔向了封禅之路。真宗封禅,为何要封禅,为了封禅,他捏造了哪些事件,做出了何种妥协?封禅与国于民,有什么样的帮助?
宋真宗封禅,只是他自欺欺人的手段而已。封禅的起因还是源于宋友轮乱朝与辽国的一场大战,其实在这场战争中,因贤臣寇准的一再坚持,宋真宗虽软弱害怕,但依然听从了寇准的要求,御驾亲征。事实证明,真宗赵恒的这一举动实在是及时雨,极其明智之举。宋军士气大振,将辽国打得节节败退,但真宗的政治取向错误,将这场明显的胜利之战的果实拱手让给了辽国,签订了丧权的条约,史称澶渊之盟。
此战役之后,真宗听信王钦若的挑唆,认为寇准功高盖主而将其罢免,开始重用王钦若这个佞臣。为了掩盖他的错误之举,便让王钦若想方好档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王钦若提出攻打燕云十六周,但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之事,
真宗让他另想他法,于世王钦若便给真宗指了这样一条自欺欺人之路,利用百姓的迷信和信奉神明的心理弱点,通过封禅这种手段,让百姓让臣民更加臣服于真宗的管理,这在当时的政治管理上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但显然是弊大于利,封禅劳民伤财,渐为百姓所怀疑,同时为北宋的衰弱之势埋下了伏笔。
宋真宗赵恒是怎么样的人
宋真宗赵恒,何许人也?他是宋朝的第几任皇帝,他的一生有什么显著的功过,他又给后世留下了什么印象?让我们走进历史,抛开成见,甩走杂念,重新认识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乃是北宋时期的第三任皇帝,也是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终其一生活到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他的性格十分温和,甚至可以说有些怯弱,但从他的政绩来说,为宋朝的发展还是贡献出了自己一定力量的。
首先,从政治角度看待赵恒,他是一个仁德的好皇帝,他一直坚持着用仁政治疗国家,十分体恤民情,让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并且赋税方面主张减免,如果当年的粮食收成不太好,或者是当年发生旱灾,赵恒便会要求当地官员开仓放粮,以维持百姓的基本生存需要。
其次,从文学角度看待赵恒,他除却帝王身份之外,还是一个不错的文学家。宋代人才辈出,尤其是词人,比如说欧阳修、苏轼等。受大环境的影响,赵恒在宋词上也是有一定造诣的,著作有《励学篇》等。可想而知,作为皇帝,他十分赞成并身体力行鼓励广大学子通过刻苦学习,取得一定学业后而加入仕途,所以在宋真宗时代,涌现出大量通过科举考试而参加朝政的文人能士们。
最后,从信仰角度看待赵恒,宋真宗赵恒后期荒废正业,竟一心扑在封禅之上,导致劳民伤财,也为宋朝的后期衰弱埋下了隐患。
赵恒是有着两重身份的,文学家及帝王。他是宋朝早期的皇帝,也是宋朝众多词人中的一名。比起宋太祖、太宗而言,赵恒的性格是怯弱的,毕竟赵恒继位时天下基业已由祖辈、父辈给打了下来,他的重任并非是打江山,而是守江山了,再加上赵恒并非是嫡长子,是因缘巧合才让皇位落在了他的头上,小时候的赵恒并非是作为太子而培养的,所以在性格层面在所难免有所缺失,但赵恒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也可以称为是宋朝时期较为贤明的君主,较为开明的词人。
作为词人,他崇尚学习,提倡儒家思想,没有打压学者,相反地是鼓励寒门学士通过考取功名来一展抱负,故宋朝时期的伟大政治家中有很多同时也是伟大诗人,伟大词人。他废除了世人对于书生的固有成见,因此也收获了很多治国的有为之士,如王安石等。
作为帝王,他平易近人,关心百姓疾苦,关注朝政动态,真正能做到先天下之忧,他虽然缺乏胆量和勇气,但能听取贤臣的谏言,采纳他们的建议实现国家的富强,推动时代的发展。在他为政时期,最伟大的政绩之一便是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让军队得以重新整顿。
人无完人,宋真宗赵恒在年轻时代还能称得上是一代有位的君主,但后期的他开始听信谗言,迷信封禅,从此北宋王朝开始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