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拼音:qióng。
穷,汉语常用字,读作qióng或者gōng,最早见于甲骨文,造字本义为身居洞穴,身体被迫弯屈、不自由,后引申为物质上困顿的、不得志的、贫困的,又引申为追究、终结、尽、完等。
穷,形声字。“穷”在甲骨文,都是“躬”身在“穴”中的形状,描绘出了穷困的生活环境。“躬”是弯身如弓,既是对他人的恭敬状,也是穷苦人的身形。“躬”又是“躳”的或体。“吕”也指脊椎骨,会意身体弯曲显漏历出脊椎。因此“躬”与”穷”相通,都是贫困状。
“穷”从隶书开始写作声符或作“躬”;形符或作“宀”,世传古籍中一般作返弯搜“穷”(繁体)。穷,极也。从穴,躳声。渠弓切,九部。或假为“躳”字。如鞠躬,古作鞠穷。
在晋代以来的草书中闹誉,声符“躬”被简省笔画,写得与“力”形近。到了元代,在通俗文学作品根据“穷”(繁体)字草书的写法加以楷化,把“穷”(繁体)写作“穷”。新中国成立后简化汉字时,采用“穷”作为简体字,而把“穷”(繁体)字废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