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是僧衣,算是除了“袈裟”最尊胜的僧服了。
穿着“海青”,大都是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的场合。
佛教传入中国,由于气候、国情及实际需要等种种关系,原有之三衣不再适用,所以就另制小褂、中褂、长褂及大袍。原有之三衣仅于礼佛、诵经或集会时,披搭于大袍之外,并依实际情况仅择一衣披搭。
佛教“海青”也就是大袍,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因它的款式: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所以也叫做“大袍”。
海青寓意:
古代丛林将礼佛的衣服称为海青,乃取意于:“海”,因海洋浩瀚深广,能容万物,自在无碍;"青",因其色泽青出于蓝,意在鼓励策进修道者,不同凡俗,代代更胜。只要穿上海青就意味着已经是受持了在家戒律的真正居士,与一般的善男信女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扩展资料:
“海青”特异之处:
“海青”的衣领,是用三层布片覆叠缝制而成的;这样子叫做“三宝领”。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车有五十三行蓝色线条;这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同时还能加强衣领的耐用。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开的,而庆派“海青”的袖口,却是缝合起来。这也是僧袍和俗袍彼此不同的一点。
“海青”为何缝合袖口,也有一种传说。据说:“梁武帝的后妃郗氏,她不信奉佛教,时常想用方法诬害僧尼。有一次她命敏喊宫人做了一些猪肉包子,召请宝志禅师师徒用斋;以便造成和尚犯戒,羞辱佛门。
如果僧众当时不吃,就会构成桥差野违逆皇后旨意之罪。宝志禅师乃是得道高僧,早已预知其意。于是事先命令门徒,都把“海青”袖口缝合起来,先把馒头预藏袖筒之中。当进宫接受午宴之时,一手把包子放进空袖筒里,一手取出馒头来吃。这样子才逃过了郗氏的诡计”。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详解佛教僧服“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