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是鲁迅的小说集,包括11部小说。
1、《祝福》
主要内容: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
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
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棚慎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
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春和罩,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2、《在酒楼上》
《在酒楼上》以“我”的角度讲述了“我”与吕纬甫的故事。这里的“我”并不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不只是一个旁观的叙述者,而是参与到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中的“我”和吕纬甫具有许多共同点“我们”曾是一起去城隍庙拔掉神像胡子的新青年;是议会讨论“改革中国”的方法道路而打起来、激情澎湃的青年。
“我们”虽然曾经都拥有激情澎湃的理想,如今却因为革命的失败以及生活的无奈而落入沮丧和彷徨中的中年人。
不同的是“我”和吕纬甫同样面对生活的无聊和寂寞,他们的选择却不同。“我”坚持在寂寞和彷徨中前进、反抗,而吕纬甫却选择放弃前进,回归到世俗生活当中。
3、《幸福的家庭》
讲述一个处在窘迫环境中的青年作家为了糊口而创作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写作的过程不断被妻子与小贩的斤斤计较、讨价还价、金钱匮乏、床底下的劈柴、五五二十五的算计、低矮狭窄局促的房间、妻子的斥骂、孩子的啼哭等等打断。
4、《肥皂》
讲述四铭在大街上看到两个女乞丐,对其中一个年轻的女乞丐产生了不可告人的欲望,怀着这种欲望他给自己的妻子买了一块肥皂,妻子识破了他内心深处的龌龊,但是也接受了那块肥皂。
5、《长明灯》
该小说讲述了疯子想要吹熄庙里的长明灯,引起了全屯人的恐慌,最后他被关押的故事。
吉光屯庙里的正殿点着一盏长明灯,1000多年了都不曾灭过。在村人们看来这是传统的象征,幸福的吉照。倘若灯灭了,便会招来灾难,人人都变作泥鳅。
因此,谁要想吹灭这长明灯,便会被大家视为“疯子”。但村里偏偏就出了个“疯子”,而且“他的老子也就有些疯的”,父子两代都认为熄了这灯,“使不再会有虫和病”,因此要坚决吹熄长明灯,双方的斗争非常尖锐,双方都赶到了庙门前,甚至连空气也显得紧张。
“疯子”在叫看庙的老黑开门,要进去吹灯;村人们在劝阻,但都无济于事,而且“疯子”还扬言“我放火!”这一着顿时吓得人们了手脚,“都很不安”,并七嘴八舌议论着对付“疯子”的办法;
有的主张打死他,有的主张关起来,最后是终于把“疯子”关在了庙门西倒的一间仅开小窗、祖木直栅的屋子里,这才天下太平。“疯子”尽管被关,但他依然精神壮旺地在呼喊;“我放火!”
6、《示众》
《示众》讲述了大街上一个犯人被示众的场景,期间出现了各色人围观。
“首善之区”的马路上除了两个铜盏相击的单调声和胖孩子的叫卖声外,什么扰攘也没有。当巡警和穿白背心的男人出现时,街上的人们表现出了不同的形态。
胖孩子“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秃头一边念着白背心上的文字,一边提防着别人占了他的好位置;小学生“向人丛中直钻进去”;
长子“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赏识白背心的脸”;有一个瘦子甚至把嘴张得像一条死鲈鱼般;弥勒佛似的胖脸说道:“好快活!你妈的……”;
戴硬草帽的学生离开后,紧接着就补上了一个“满头油汗而粘着灰土的椭圆脸”了;老妈子指点地说道:“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
当秃头研究白背心上的文字时,胖孩子却像白背心一样在研究秃头,看到秃头“满头光油油的”,“耳朵左边还有一片灰白色的头发”;
小学生从巡警的刀旁边钻出来后,他环顾四周发现了白背心、胖小孩和红鼻子胖大汉;胖孩子从胖大汉身旁钻出去时,奔向了小学生,把他推开冲出去了;
巡警提起他的脚时,大家赶紧都看他的脚扒闹,而他放稳后,大家又接着去看白背心;抱着小孩的老妈子碰到了旁边车夫的鼻梁,而车夫一推却推到了孩子身上;
当一个车夫跌倒后,看客们又发现了新的热闹,立即将兴趣从白背心转向车夫,向新的刺激转移。
7、《高老夫子》
《高老夫子》的“高老夫子”原名高干亭,被牌友们戏称为“老杆”,因为发表了一篇关于整理国史的所谓“脍炙人口”的名文,便自以为学贯中西了。
“因仰慕俄国文豪高尔基之名,而更名为“高尔础”,其实他是一个只会打牌,听书,跟女人的无赖,他为了去贤良女校看女学生,便应聘去教书,而因为胸无点墨而当众出丑便辞去职务,大骂新式教育。
8、《孤独者》
讲述主人公魏连殳是一个独具个性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以逃避的方式活在自己亲手造就的“独头茧”中品味孤独,最终以“自戕式”的“复仇”向社会作绝望的反抗。
9、《伤逝》
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
10、《弟兄》
主要叙述主人公张沛君的弟弟生病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张沛君承受着同事对兄弟关系猜测议论的压力,以及是否要抚养侄子的生活重担,于是无法化解的矛盾出现了。
这个矛盾就是:自己在同事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的一方与不得不放弃侄子的权益以维护自己儿女的优越生存条件之间的,完全不可化解的矛盾。
11、《离婚》
讲述了农村妇女爱姑想要离婚,最后也没有成功的故事。
爱姑是“沿海三六十八村”无人不知的庄家家主庄木三的女儿,她上有六个身强力壮的哥哥,是家中惟一的女孩,从小就受到宠爱,蕴育了她大胆泼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和权益,她敢于向强大的封建势力发起挑战。因为丈夫“姘上了小寡妇”,她就骂他是“小畜牲”;因为丈夫与父亲沆瀣一气,她就骂公公是“老畜牲”。
夫家要“休”掉她,她说:“要撇掉我,是不行的。七大人也好,八大人也好,我总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爱姑对于封建礼教等陈规陋习敢于理直气壮地表示不满,并且公然进行反叛。
离婚的事情已经闹了整整3年也没个结果,最后,爱姑的夫家施家请出了有权势的七大人出面调停。
爱姑刚见七大人时还心存幻想,以为他能够主持公正,她说,“七大人是知书识礼,顶明白的……我是有冤无处诉,倒正要找七大人讲讲。”
然而,七大人所维护的“公正”就是以夫权为重要内容的宗法体制和整个的封建秩序,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和七大人故弄玄虚的威势面前,爱姑由莫测高深到心慌意乱,从优势转为劣势,深深地受到了伤害,先前的锐气已经一扫而光。爱姑的幻想破灭了,她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