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了毛泽东对毛岸英的关爱以及爱国之情。
为了革命事业,再大的牺牲也是值得的。前赴后继,前面的倒下去了,后面就有千万个人站起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的荣辱要在国家利益之后。
“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睁坦枝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扩展资料:
一、写作背景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主席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
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二、毛岸英相关介绍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
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
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信迹秘书。
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是从来没有因自己是领袖的儿子而欺压百姓,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参悉敏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山处处埋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