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后”见“隐喻”鲁迅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绝对的高峰,不管后人对他的主观评价如何。鲁迅以个人之力,创立链弯禅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他个人的毁誉参半,支持者与反对者观点之激烈恰恰体现了鲁迅文学之价值。殊不知,被鞭挞远比不被重视要好得多。推荐的这篇“死后”在文笔上面很有自己的特色,鲁迅巧妙运用自己擅长的华丽的隐喻,结合一种天马行空的状态遐想,在以往如刀笔锋之下又融入了一些轻松的元素,从整体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摆脱了鲁迅小说之文惯常的沉重,但却丝毫不少辛辣讽刺,并且更为隐讳,深沉超过“聪明人傻子与奴才”之属,清新胜于“孔乙己”之流,无“祥林嫂”一般沉重,无“拿来主义”一般死板,在野草中这篇文章还是很抓人的。整篇文章其实就是一个大隐喻,很符合野草集的整体风格,但这篇又有所不同。一生都在战斗的自己,那么死后呢?生与死的交织,灵与神的体验,死亡究竟改变了什么又影响了什么,这个哲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命题,在鲁迅的文章中再次得到升华。我们需要的东西也许这篇文章已经给出了答案,一个又一个的隐喻赋予了人人无穷无尽的遐思。理解是发散性的,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不同看法,这也正好体现了鲁迅文章的包容性,持续性,就算是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还是会有崭新的感触。“假使一个人的死亡,只是运动神经的废灭,而知觉还在,那就比全死了更可怕”。一生无怨无悔的战斗,最害怕看到的是什么?“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深深埋藏在斗士使心中的也有那样的一丝恐惧,他害怕看不见希望,前方万一是无穷无尽的黑暗,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人将会是怎样的痛心。他宁可不去感知,因为这会使他更加痛苦,梦想不仅仅是玩笑,我们也会在人生的一些重要路口上迷惘,踌躇,甚至退缩。鲁迅先生也是人,也会有自己脆弱的情感。在这一时刻仿佛眼前已经不再是那个须发皆立,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铮铮铁骨,而是一个我们会为之心痛掉泪的巍峨背影,带着一丝惆怅。在神化为人的时刻,我们忽然体会到了一种异样的情感,仿佛那个猛士在每个人的身上得到了永生。在社会前进道路上勉励搏杀的他也会有常人的情感。周围看热闹的人脚下的黄土,直飞入他的喉咙,但是却无法躲避一丝一毫。我们看到了无助,看到了辛酸。但情感在千钧一发之际兜了一个圈子,我们心中的那个人仿佛又在前方睥睨众生。麻木冷血的群众,病态腐化的社会,我们的智者是从来认为不值一哂的。死后想听听别人的议论,以近乎玩笑的语气闹茄说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当真是知易行难。那些自己戴上枷锁的奴隶们,不过能说出几个嗯啊罢了,又能奈我何?麻木群众中会否有昔日的伴侣?他们又会如何看我?害得他们伤心;或则要使它们快意;或则要使它们加添些饭后闲谈的材料,多破费宝贵的工夫。平铺直叙一般娓娓道来,周围某些“朋友”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在这个伟大的身躯面前,魑魅魍魉又有何胆量闲言碎语?说“总算对得起人了”的他真正想要对得起的应该只有千千万万的民心,和镜中的自己吧。蚂蚁,青蝇,细细的描写,精细的笔触,小小虫豸,也妄图影响他,蚍蜉撼树,螳臂当车。我们伟大的斗士,被这些人士所激怒,要以“我血荐轩辕”的他却“身先死”,而无耻小人横行于世,那句“惜哉”恐怕不只是“出师未捷”的遗憾,也有悲时运之不济,天地之不仁吧。细节棚尘的伏笔,贯穿全文,可说的太多可写得也太多。但无论多好的笔力,恐怕也无法穷尽那深远的意蕴。当这位猛士借你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这篇文章会给你新的启迪,生活原也可以这样在深沉中充满激情,在逆境中点燃希望!死后第一次的哭。然而终于也没有眼泪流下只看见眼前仿佛有火花一闪我于是坐了起来……跟随着他坐起来的的是什么,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寻找答案,那也许就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必需守护的净土,是灵魂可以安详憩息的乐园……
相关文章
-
绍兴北站(火车站)到鲁迅故居怎么走?公交车
2023-08-19 18:59 阅读(562) -
夏目漱石《我是猫》的赏析,解读
2023-08-18 16:12 阅读(614) -
湖上杂诗[清]袁枚(注释、译文、赏析)注释
2023-08-18 08:05 阅读(625)
1 千年一叹优美语段的摘抄及赏析,十句。保质保量
641 阅读
2 听听那冷雨的赏析
599 阅读
3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作品概况及经典段落赏析,谢谢
616 阅读
4 鲁迅的吃人那段话是什么?
614 阅读
5 朝花夕拾中无常的好句加赏析
57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