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一禾的结局是脑血管突发性大面积出血去世。
骆一禾,1961年2月6日在北京出生,小时随父母去河南农村淮河平原接受启蒙教育,1979年9月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1984年9月毕业任北京《十月》杂志编辑,主持西南小说,诗歌专栏,得过两次优秀编辑奖李唯。1983年开始发表诗作和诗论,作品散见《青年诗坛》、《滇池》、《山西文学》。
这是对他深有鼓励的三家刊物,及《花城》、《诗刊》、《青年文学》、《上海文学》、《绿风》等作品。
1988年参加《诗刊》举办的青春诗会,1989年5月31日,他死于脑血管大面积出血,去世的时候年仅28岁。
扩展资料:
1989年3月底,骆一禾前往山海关料理海子后梁扰漏事。刘广安回忆说:1989年3月31日,在赴山海关辞别海子的路上,我问骆一禾,如何评价海子的诗,一禾答,海子对中国诗歌语言的贡献。
不亚于普希金对俄罗斯橡烂诗歌语言的贡献,海子诗歌语言的色彩更绚烂一些。在校期间去圆明园遗址游玩。
骆一禾后来在给万夏的信中说:我去山海关料理了他的后事。他死前换了一身干净衣服,胃里只吃了两只橘子,十分干净,身上只余二角钱。
提包里带了《圣经》《康拉德小说选》《瓦尔登湖》和《孤筏重洋》(内有对太阳之王的纪述,一本小说)。四本书都是他最喜爱的。
4月初,骆一禾和西川等在京诗友联合搞了大型义捐,全部两千零三十元义捐款交给了海子的父母1989年春海子去世以后。
4月7日,骆一禾参加北大五四文学社年轻诗友们联合举行的海子诗歌朗诵纪念会,有千余人到场,历时一小时又十五分。
骆一禾注意到,诗友们当中有不少忆诵海子的诗,他们收集着发表过海子诗作的刊物,一些几乎散佚的海子诗稿经他们的手得以保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骆一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