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小窍门

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监管模式滞后于金融创新实践快速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在实际发展中现面临金融监管不完善、金融创新不足制约产业升级换代和转型等重重困难。金融监管模式大幅滞后于金融创新的实践,无法切实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进程。尤其是针对以创新见长的第三方支付、人人贷、民间融资等由市场化需求应运而生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金融监管机构不断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甚至直接叫停某项产品和服务,打击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束缚了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经过笔者总结,我国在金融创新监管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现行的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一行三会四大金融监管机构虽然各有分工,但是相互之间仍然存在着责任不清的问题,使得金融创新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容易出现监管重置、监管套利和监管真空等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第二,金融市场的行政管制过于严格,使得金融创新在法律调整之外受到更大的限制。由于金融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金融监管机构被赋予了更多的行政管理权限,大量的创新需要报监管机构批准后才能推向市场,而监管机构对于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风险容忍度低,导致企业创新步伐被迫放缓。 第三,金融监管的方法和手段落后于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监管的落后主要表现在监管机构检查的程序化、规范化的程度比较低,缺乏令人信服的风险评价体系和标准,缺少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手段。如在非现场监管的实施上,还是以纸质报告交互为蚂清主,在面对以互联网为主的电子金融创新时难以做到信息获取的全面性、监管的效率性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持客观态度,以积极心态予以研究。监管的目标不应是“管死它”,而是要通过完善制度,降低风险,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随着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深化,要进一步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对新兴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风险容忍度,给金融创新足够的发展空间。(三)互联网金融应采取的监管方向1. 监管原则方面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使传统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及现场监管等手段难以对互联网金融实施有效监管。鉴此,监管方向应该是对创新所衍生出的各类金融业务模式实施功能性监管,即关注金融产品的业务模式及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依源液据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同时,要强调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而不是仅仅限于各行业内部的金融风险。 功能性金融监管体制能够较好地解决各种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问题,管理层应将精力放在如何完善功能监管体制以实现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有效监管上,为我国金融服务创新的发展创造一个适度宽松的环境。 2. 机构设置方面一是要健全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体系。为此,应针对各类依托于网络技术的新型金融服务,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按照功能性监管的模式,负责推动各类新型网络金融服务相关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的制定与执行,并据此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同时,该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其他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应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相互开放各自的信息资料库,并定闷裂前期通报各自的监管情况,促进联动监管,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二是要加强国际间的网络金融监管合作。应积极同有关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建立网络金融监管合作制度,并掌握国际最新技术,以此加强对非法避税、洗钱以及其他犯罪活动的全方位的监管,形成对我国乃至全球网络金融健康运行的有力保障;同时,借助合作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国际司法管辖权冲突等,及时与相关国际组织或有关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进行协调。 3. 规章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建立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制度。可考虑将机构的技术实力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之一;实行类别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分类标准,以对互联网金融各种业务的开展加以限制和许可;实施灵活有效的市场准入监管,除对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进行检查外,还要对其交易系统的安全性、电子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进行检查。二是构建安全体系。应要求互联网金融业务机构重点保障网上交易安全,从技术上、法律上保证在交易过程中能够实现身份真实性、信息私密性、信息完整性和信息不可否认性;各机构还应建立容灾备份机制,避免业务数据丢失。三是加大客户保护力度。各杭州网络借贷平台应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意识,完善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积极配合消费者协会做好金融消费者投诉的调查、调解工作。 4. 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在实现客户的信用信息管理方面,要全面落实人民银行关于个人征信系统管理的各项规定和工作要求,保障消费者个人征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二是要及时更新个人信用信息,确保个人信用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完整性,实现全国可联网进行信用查询;同时规范查询行为,降低交易对象的选择成本,为社会提供全面、快捷的信用服务。三是要完善客户还款提醒服务机制,健全处理客户异议申请的工作流程,畅通异议处理渠道,提高异议处理效率;同时,要健全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提高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形成对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 5. 人才培养方面金融院校与研究机构要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加大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同时,有计划地从国际市场上引进专业人才,并加强对现有监管人员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互联网金融运作和风险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