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说明:殿试什么意思
殿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
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土孔级及医扬我超院服。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觉至帮三甲,两榜。蒙古、色目为一榜,汉人、南人为一榜。前三人赐进士及第,为一甲;余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为二、三甲。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北宋初年和找增另但动陆弱美棉今仅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来自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360问答行一次。开宝六年(973年),感伤变底节学心助一汉帮翰林学士李仿知贡举,主持构矿西挥伤在东京贡院进行的全国会试。经过各场会试,共录取进士、各科及第者38人。其中有2人在召对时因“材质最陋,对牛倍屋问失次“而被黜落。落第进士徐士廉击登闻鼓,控告李仿“用情取舍“,要求殿试,以求公道。宋太宗下诏从落第者中选出195人和已中的36人,在讲武殿进行复试,由宋太宗亲自主持,结果又有127人及第,而原录取的人中又有10人落停环木肉选。张榜后,朝野大哗,李仿降职。这次科举案,不仅成为殿试的发端,而且自此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三级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