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叙利亚的统治者在社会阶层中占少数,占据统治地位的是穆斯林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叫 阿拉维派. 叙利亚人口的70%以上,是穆斯林的逊尼派。 从统治基础上来讲,就不是很稳固。
2.国内统治阶级内部腐化严重,民生问题突出,冲突爆发之前,许多叙利亚人抱怨国内失业率过高、贪腐风气盛行、缺乏政治自由,总统巴沙尔-阿萨德采取高压政策。导致反政府示威活动爆发,随后反政府示威活动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3.美国插卖派手中东事务,暗中培养发动武装并给与支持!美国背后暗中搞起了"阿拉伯之春",在中东推行美式民主,叙利亚占人口多数的逊尼派当然愿意搞"一人一票"式的西方民主制度。
扩展资料:
叙利亚内战
叙利亚社会在长期多元的族群构成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与宗教模式,但随着危机爆发并深化。
叙利亚立国后,阿拉维派得以专权,逊尼派遭到清洗和镇压。法国殖没则民当局建立叙利亚国防军,大量阿拉维派大批从军。当新叙利亚重建军队时,阿拉维派大量从戎,在军官团人数较多,并从1960年代起在叙政治中独占鳌头。
1970年11月,阿萨德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自任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次年当选总统。阿萨德通过政治体制重建,依靠经济调整扩大统治基础,然而从1980年代开始,叙利亚对黎巴嫩军事干涉以及谋求与以色列军事战略平衡,军费开支大幅增枯配棚加,庞大的军事开支不仅挤占经济建设资金,加剧财政赤字,同时使国家债台高筑,外汇储备告罄。
因此,宏观经济全面恶化,“经济衰退已成定局,连续八年国家财政预算赤字猛增。官方估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自1982年至1987年下降15%,生活水平指数灾难性地下降了37%”。
严峻的经济形势导致社会问题凸显。高出生率、高失业率以及高贫困率已成为普遍现象。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使工人以及中下层政府雇员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他们无力应对不断攀升的物价所带来的生活负担。越来越多的失业农民移居城市,但他们却处于贫困的边缘,生活条件恶劣,又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
与此同时,叙利亚政府却大量削减对教育、住房、医疗、食品、燃油和养老等公共部门的投入,导致社会下层的生活水平下降。
2011年3月,叙利亚南部边境城市德拉爆发反政府示威游行,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并造成人员伤亡,在叙境内其他地区引发连锁反应。巴沙尔因消极回应反对派改革呼声而错失对话良机,导致对立情绪被充分激化,叙利亚危机由此爆发。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主导的阿盟介入叙利亚危机后,叙形势迅速恶化。
参考资料:叙利亚内战(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