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为什么脚底后跟痛 脚底后跟痛有什么危害

为什么脚底后跟痛 脚底后跟痛有什么危害

一、脚底后跟疼怎么回事 第一种:脚跟受风湿。这类病人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

天气忽冷忽热时,行走时脚后跟疼痛难忍。

第二种:脚跟血脉不活。

这类病人症状表现为:如早上起床下地行走或者在沙发做一段时间下地行走时,脚后跟就像针扎一样疼,但是行走一会疼痛的症状逐渐消失,再在沙发做一段时间下地行走又疼,就这样反反复复。

第三种:跟腱炎,脚跟骨刺,跟垫炎。

这类病人症状表现为下地行走脚后跟就疼,严重时脚跟浮肿最严重时脚跟侧面起包。

如何预防和治愈脚后跟疼

第一:选择穿轻软合适的鞋子,使用海绵跟垫,减轻足跟

第二:老年人应当防止过度负重及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动。

第三: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力,如赤脚在沙地上行走。

第四: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30分钟左右,或者给足部做简单的按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第五:患者也可以用,足跟痛安康.膏治疗直至康复。

二、脚底后跟痛者当心犯跟痛症 坐久了站起来时脚后跟痛,站久了走起来脚后跟痛,没有拉伤也没有扭伤,没有肿也没有破,为何脚后跟如此痛?

不少中老年妇女在骨科门诊中或疼痛科门诊中常常会这样描述自己的困扰?倘若接受X光片照射,可以看到足跟部位出现了骨质增生,其余一切正常。

其实,这是一种病症。学名叫"跟痛症"。

跟痛症是指多种足跟部疼痛综合症,主要指足跟底面疼痛,目前认为有跖腱膜炎、脂肪垫劳损、神经卡压等均可造成足跟痛,其中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主要是跖腱膜或跟腱附着处的慢性炎症。

跟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人体在站立时有50%以上的体重是由跟骨与距骨来承担的,中老年人,由于跟骨后内侧的骨质增生、跟骨脂肪垫的萎缩、跖腱膜的弹性减弱,加上骨质疏松,当长时间站立、行走时易诱发此病。

跟痛症主要为足跟底部钝痛且持续,跟腱附着处也可肿胀、压痛。

三、脚底后跟痛慎防跟腱炎 跟腱炎是影响踝关节的一个常见疾病。

跟腱是位于踝关节后方的一条大的肌腱,连接着小腿后方的肌肉群到跟骨,行走、奔跑、攀登等运动都依仗它。

超负荷的运动、频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运动造成跟腱过度使用,均容易导致跟腱内的纤维发生慢性损伤,从而引起跟腱炎。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的患者中大约有11%的人是因跑步之类的运动损伤引发跟腱炎,跟腱由于血供不充分因而愈合缓慢。

跟腱炎的典型症状是足跟部上方的疼痛,活动后加剧。

急性期患者在走路、跑步等运动时出现跟腱疼痛、肿胀,皮肤发红发烫。

慢性期患者则会在清晨起床下地时感觉跟腱处疼痛或僵硬,走路(尤其是爬山、上楼时)感觉跟腱处疼痛。

在治疗上,急性期患者应注意休息并采用局部冷敷,垫高鞋跟减少跟腱张力,以及局部外敷药物和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促进局部炎症消退。

此外,患者还可以配合局部超声疗法及电刺激疗法等物理治疗。

症状严重者可通过局部封闭治疗缓解疼痛,但注意避免反复封闭引起跟腱断裂。

保守治疗6月以上症状仍未减轻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切除止点部炎性组织、滑囊和退变的跟腱及增生的跟骨后上结节。

一般来说,大多数患者通常能够完全恢复,但需要很长时间,因为跟腱在每一步的行走中都会受到牵拉。

因此,跟腱炎的预防和保养尤为重要,市民应注意提高小腿和踝关节处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做到运动前热身、运动后适当放松。

此外,我们平时穿鞋大小要合适,避免跟腱部的反复磨擦引发跟腱炎。

可见,脚底后跟痛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所以大家要提高警惕,一旦出现脚底后跟痛,或是其他都身体部位疼痛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要不要紧,如果是疾病引起,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引起更大的危害。

四、脚底后跟疼该怎么办 有些硬的皮鞋之类会造成脚后跟疼痛,这时候换一双稍微软一点的鞋子穿(但是不要穿很软的那种布鞋,建议穿休闲鞋),或者在硬鞋底下加上一副软一点有弹性的鞋垫,走路时尽量选择走平整的水泥路或石板路,少走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和很软的草坪。

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在热水中加大概二十毫升的醋,在泡脚的同时按摩脚底,疏通经脉,而且在平时注意对脚部保温,穿质量好一点的袜子,尤其是晚上睡觉要将脚包好,或者用暖脚袋。

肾有毛病也可能导致脚后跟疼痛,补肾对治疗脚后跟疼痛也有帮助,平常可以吃一些芝麻核桃粉、牛骨羊骨、海鲜类(甲鱼、虾子、干贝、海带等)、莲子粥、阿胶等补肾的食物。

多喝牛奶豆浆等补钙,平常多做一些脚部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竞走,推荐最好的运动是竞走,然后还要每天拉一拉腿脚的韧带,做一些压腿伸展运动,注意体重不要超标。

如果是由于骨质增生骨刺出现的脚后跟疼痛,那么需要到医院去治疗,普通的可以通过针灸和拔火罐治疗,骨刺严重的需要开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