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京剧中的“二黄”、“西皮”是什么意思?

京剧中的“二黄”、“西皮”是什么意思?

1、二黄  二黄是一种腔调,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西皮相比,二黄一般较为沉着稳重、凝练严肃。  另有反二黄腔调,又叫二黄反调,也包括导板、慢板、原板、散板等板式,旋律升降起伏较二黄为大。  2、西皮  西皮是一种腔调,唱腔明快高亢,刚劲挺拔,适于表达欢乐、激越、奔放的感情。湖北方言称唱为“皮”,西皮即由西传东的唱腔;或谓西皮脱胎于秦腔的“皮子”,故名。  扩展资料:  西皮起源于秦腔,明末清腊则键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轮巧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了西皮;二黄是由吹腔,高拔子演变而成。  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在湘剧、桂剧等剧种里,西皮又称“北路”,同二黄称为“南路”相对,或合称“南北路”。  京剧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盯誉、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  同二黄相比,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又有反西皮腔调,也包括二六、摇板等板式。是京剧的主要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