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概念早在西周时期便出现,出土西周武王铭文刻有“中或”即中央之邦。时代渐变概念遂开始变化,至民国前的诸王朝以周天子延续的列国和黄河中下游主要由汉族建立的政权使用华夏,中华,神州,中州等名号(非国号)进行代指,此间“中国”一词也特指帝王所在的国都。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将“中华”名号融入国号中,即现在简称中国。
三眼看天下,洞察天地人,大奇兄讲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可往往不习惯应用"中国"之意,主要以唐宋元明清代表国名!尤其历史上号称中原之国的河南。从地下挖掘出的青铜器上,我们找到了"中国"两字,可河南也不用其二字"中国"而史称中州。
因此,唐朝政府很热情地将"中国"两字,并赐于邻邦日本。万万没想到,收回之"中国"之艰难!
到了1945年抗战结束后,尤其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时,何应钦代表国民政府并强烈抗议而声明收回"中国"国名权利: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停止使用侮辱文字"支那"国。同时要求将以恢复中华民国之名简称:中国。绝不允许以日本本土内之中国与本国齐名。如用之将必须以日本(中国地区)称谓。最终日本政府低下头,而签下此协议!
迟来的名字!是用血和泪,来倾诉着历史!
“中国”一词最早在周朝出现,《诗经》中的“惠此中国”
最初“中国”的概念各有不同,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才有了国家概念,带有国家色。初期“中国”的概念有:
1:首都,如《诗经》里“中国京师也”
2:所统辖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3:指中原地区,《史记》里“东瓯请举国迁中国”
4:指内地,《史记.武帝本纪》里“天下名山有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5:诸夏族居住地,《论语解集》中“诸夏,中国也”
6:汉族和华夏建立的国家,自汉代开始,把汉族建立在中原的政权称“中国”,有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也以“中国”自居,如北魏自称“中国”,而把南朝称其为“岛夷”,但汉族建立的的南朝虽然迁离中原,但乃称自己为“中国”自此,“中国”作为国家概念逐步形成。
感谢邀请!
先回答“中国”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上面,“何尊”是西周早期贵族“何”所铸造的一件青铜酒器上面。它的内底有铭文12行122字,记载了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阳邑“宅兹中国”,是为迄今为止最早发现“中国”二字。
最初的“中国”包含哪些概念,我想说中国者“中央之国”,代表着文化、政治、经济上的自信,自信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这群华夏的子民,代表我们站在现世文明的中央。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中国是以国号自称的,不论是“秦人”、“唐人”、“宋人”一直到后面的“清人”,真正以“中国人”自称自居,是从“中华民国”时期才正式出现。
这里讲个轶事,在日本有个“中国地区”包含今天日本本州岛西部的山阳道和山阴道地区,因为日本国内的“中国地区”这个称呼出现的时期,远早于“中华民国”出现的时间。日本二战时期,日本国内为了区分或为了心里的蔑视,出现了“支那”的叫法,一直延续到抗战胜利。战后的日本,才开始接受“中国”一词代表“中国大陆”。
最后我想说,只有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文化上、经济上到最后的精神上,都站到了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央,我们才能不愧对于“中国”这个“中央之国”的称号。
以前也可称“震旦”,中国的意思为“中央之国”
而“中国”一词最早在周朝出现,《诗经》中的“惠此中国”。
最初“中国”的概念各有不同如:首都,如《诗经》里“中国京师也”;所统辖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指中原地区,《史记》里“东瓯请举国迁中国”;指内地,《史记.武帝本纪》里“天下名山有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诸侯夏族居住地,《论语解集》中“诸夏,中国也”;汉族和华夏建立的国家,自汉代开始,把汉族建立在中原的政权称“中国”,有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也以“中国”自居,如北魏自称“中国”,而把南朝称其为“岛夷”,但汉族建立的的南朝虽然迁离中原,但乃称自己为“中国”自此,“中国”作为国家概念逐步形成。
现在则相对于外国而言,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几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是制度和思想的角度上: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书收录了中国的多件文物,其中在商朝的“康侯簋”一篇中有如下的记载:“ 周朝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天命”的王朝。中国人认为上天会庇佑正义的统治者。对上天不敬或昏庸无能的统治者则会触怒神明,使其收回天命。因此,战败的商朝必定是失去了上天的庇佑,神明转而庇佑德行高尚的周。从此,天命成为中国政治的永恒主题,为君王的统治提供依据,或成为改朝换代的理由。……除天命之外,周朝还留下了另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三千年前,他们称自己的国土为中国,意为中央的国度。此后中国人一直将自己看作世界的中心。”周朝在制度上用“天命”解释王权,并基于当时的统治,称自己的国土为“中国”,这就是中国一词最早产生的时期。
说完了思想和制度,我们再从文物的角度寻找佐证: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何尊,是在一个废品收购站被人发现的,起初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重视,直到1975年国家文物局的一次展览,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发现了尊内的铭文,其中赫然有“余其宅兹中国”的字眼,大致的意思是:“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这是“中国”这个字眼最早被发现的青铜器。何尊制作于周成王时期,周成王是周武王的儿子,是周朝的前期,结合上述第一条的说法,这件文物很好的佐证了“中国”作为周朝确立“以此地为天下中心”政治思想。
我们将历史的钟表继续向前拨进,另一个可以用于佐证的,则是西汉宣帝时期的一件文物。
新疆地区的尼雅遗址出土的一件“锦护膊”,上面出现了这样的字眼“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结合当时的文献记载,宣帝给将军赵充国的诏书中有云“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万下必全,勿复有疑。”。显然,宣帝将当时汉朝的统治疆域称之为“中国”,对外邦则称之为“蛮夷”。据此,我们可以确定,此时,“中国”的概念已经完全成型,和我们现如今没有太大的差异了。
最后,我们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补充。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民劳》中提到了“中国”,“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的“中国”与“四方”相对。当时周人认为自己位于大地的中央,四周的民族被他们称为蛮、夷、戎、狄。在当时,“华”、“夏”也和“中国”一词一样,用于区别四方部落。《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这些中国的字眼都与诗经是同样的定义。
基于上面三个角度,我们了解了“中国”一词最早的产生时期,在我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但就概念而言,我们可以确定,我们对自己国家的称谓,完全可以用“中国”来指代。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个禅让制的延续如果视为一个朝代,那么这个就是原生1.0版本中国,夏朝初具国的概念,此前还是公天下,夏朝开始,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成为家天下,这也是最初的中国概念,随着夏商周的延续和更迭,国的概念更为突出,以致秦王朝有了这个永冠三皇五帝的始皇帝的,同时,联邦形式的政治联合也是升级为分封制的中央集权,此时,出了春秋战国各诸侯境地以外,也多了些少数名族的战争融合,万里长城的修筑也是抵御外族,到了汉朝初期的和亲,汉武帝威震四海才基本解决了外族的问题,可以说秦朝是最原始的中国概念,而到了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都是比较混乱的,隋唐民族大融合是2.0版本中国,之后的五代十国,宋朝也是国际关系复杂,多民族共存,直到明朝,最后一个汉人政权,不妨说这个是2.5版本中国,后期的清朝就当是民族融合吧,到了民国以致解放有点说不清了,那就都是中国人,堪称3.0版终极中国,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己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外国友人,亲切而友好的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中国人!
刚记事的时候妈妈告诉我我是中国人
最早出现于何尊的铭文,宅兹中国,周朝文物,四个字的意思就是住在中国的意思。国是郭,城郭,中国就是中心城市,首都,今天中国的中国就是北京,就这么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