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第32届东京奥运会闭幕
也是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
13周年
从1896年开始至今,奥运会已经举办了32届了,每一届举办的奥运会对于本国的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对于每届奥运会的会馆也成为大家所热议的。
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1896-2021年的奥运会场馆建筑。
第32届日本东京奥运会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2021)
2021年东京奥运会今日闭幕,日本新建主场馆——日本国立竞技场,1964年东京奥运主场馆是它的前身 。国立竞技场是由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团队设计完成。在2019年11月30日,历时3年,作为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主场馆的日本国立竞技场宣布竣工。工程费用约为100亿人民币,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以及一些田径与足球赛事将在这里举行。该体育场大量使用日本国产木材,最大的特点是“风”,参考日本的传统建筑采用通过屋檐来引入自然风纳凉的设计,新国立竞技场将成为,环保和无障碍设计的新一代体育场。除了使用大量木材,主场馆还有另一个大特点就是可以根据风向调整“风之大屋檐”,将自然风直接送入观众席,带走场内的热气和湿气,除安装一些马力大的送风机,整个场内不会使用空调,属于名副其实的 “森林体育场” 。
第31届巴西里约奥运 场-马拉卡纳体育场(201 6)
2016年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举办,奥运会主场馆是马拉卡纳体育场可容纳 20万观众 ,被巴西人永久保留的雷米特杯就存放在这里。马拉卡纳体育场不仅是巴西球员向往的地方,也是巴西球迷尽情发泄对足球狂热的地方。在那里,球迷们苦涩的眼泪和欢乐的泪水几乎湿透了球场的各个角落,它不仅记录了巴西足球的历史,也记录了球员和巴西球迷的历史。今天,马拉卡纳体育场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体育涵义,巴西人,尤其是里约人甚至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这个体育场。
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主题馆-伦敦碗(2012)
伦敦2012年奥运会主场馆建于伦敦东区,也就是伦敦贫困区之一。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下窄上宽,酷似一个汤碗,同北京奥运会的 “鸟巢” 相映成趣。
参照古罗马斗兽场的设计,既传统又现代。碗形建筑的碗底部分低于地表,用于体育比赛;看台部分高出地面,碗侧壁设置近距离低层看台。由Rober McAlpine Ltd设计的,结构工程由Buro Happold Ltd负责,景观设计是HED公司,规划设计由Savills Hepher Dixon完成。
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题馆-鸟巢(2008年)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许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那是 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
第28届雅典综合体育场(2004年)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会馆位於雅典北郊马罗西,是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的一部分。雅典综合体育场极具浪漫色彩。在夜景中飘扬如旗帜般,雅典奥运场馆的外部景观灯光为雅典夜幕增添了色彩。会馆主要以水泥、玻璃、钢结构等传统材料为主,主体结构基本上采用混凝土与钢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外墙采用混凝土砌块或空心砖等等,可谓精致到位。
第27届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2000年)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大的室外体育场,可容纳110,000名观众,体育场跨度足够四架波音747客机并排停放。该体育场位于悉尼市霍布什湾奥林匹克公园,会场的设计照顾到了澳大利亚独特的气候,增设了顶棚,顶棚采用的聚碳酸脂材料,使草坪上的太阳阴影降到最小,为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创造了最佳条件,这一点是世界上体育场建设的一个技术突破。
第26届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1996年)
第26届奥运会主题馆选用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这座宏伟壮观的体育场,拥有83000个座位,除了开、闭幕式外,最受关注的田径比赛也在这里进行。奥运会后,这座体育场的座位将被缩减为70000个,并成为 亚特兰大市棒球队的大本营。
第25届巴塞罗那蒙锥克体育场(1992年)
第25届奥运会主题馆选定巴塞罗那蒙锥克体育场,蒙特尤克区位于可以鸟瞰地中海的小山岗上,被称为奥林匹克的黄金地带。位于该区的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原建于1929年,当年是为举办国际博览会建成的。
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场(1988年)
第24届奥运会会馆选在汉城奥林匹克运动场。汉城体育中心位于蚕室地区,距汉城市13公里左右,占地面积为54.5万平方米。该中心以奥林匹克体育场为核心,包括蚕室体育馆、蚕室游泳馆、蚕室学生体育馆、田径练习场和蚕室棒球场等一组体育设施。
第23届洛杉矶纪念体育场(1984年)
1984年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承办开幕式、闭幕式的会场及田径比赛的主场是洛杉矶纪念体育场。该体育场也是1932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1982年,大西洋列奇费尔特色司出资500万美元重新进行了修整,修缮后该体育场可容纳9,2604名观众,是世界最大的体育场之一。
第22届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场(1980年)
第22届奥运会主题馆建在莫斯科。1975年3月,第22届奥运会组委会成立,由著名建筑师弗拉索夫、波利卡波夫和雷斯尼科夫承担了能容纳10万观众的主场地--中央列宁体育场的设计工作。
第21届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1976年)
加拿大人在梅宗纳夫公园修建了规模巨大的梅宗纳夫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由塔利伯特 (Rpger Taillibert) 和达欧斯特设计的,整个体育场呈椭圆形,能容纳71,920名观众,有着质量非常好的标准400米塑料跑道。
看台顶棚由悬臂支撑 (所有固定看台均有顶棚)。
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1972年)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场馆建在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主体育场奥林匹克运动场别具一格,有个半透明帐篷形顶棚,可使观众避免日晒雨淋。不少场馆的顶棚还是活动的,可上下升降。另外还包括一个可容8万观众的运动场,可供1.5万名运动员住宿的奥运村,一个有1万座席的游泳馆、1.3万座位的赛车场等,设施都很先进。
第19届墨西哥奥林匹克体育场(1968年)
大学城综合体育场是本届奥运会主要比赛和活动中心。座落于离市中心15公里处,分为教学区、休息和公共建筑区、生活区和奥林匹克体育场。水球比赛在大学城游泳池进行。
第18届东京奥林匹克主体育场(1964年)
第18届奥运会主场馆设在东京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建于1940年的主体育场 经过扩建后,已成为日本最大的体育场,看台可容纳10万名观众。体育场中间是足球场,场外是田径跑道。该体育场看台采用非对称形,东看台高出一层,为向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方便,还架设了许多信道和天桥,使他们能很方便地前往比赛场地或附近的其它场馆。
第17届罗马奥林匹克运动场(1960年)
罗马奥运会体育建筑的一个突出风格就是能将古罗马的运动场与现代的体育建筑融为一体,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可以这样了,古今建筑融合并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个大体育场可容纳10万观众,非常现代化,充分考虑到了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与便利,功能设计齐全且充满人性化,建筑风格也十分新颖。
第16届墨尔本奥林匹克体育场(1956年)
墨尔本没有现代化的大型运动场,为迎接本届奥运会,墨尔本市耗资25万英镑扩建一座原来供板球和澳式橄榄球使用的球场为主会场,另耗资125万英镑修建包括游泳馆、田径场、自行车赛场和曲棍球场的奥林匹克公园,耗资2万英镑修建奥运村。而其他项目比赛则在现有的场馆中举行。
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1952年)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当时会馆建筑还没有运用现代建筑的新潮,但是基本配套设备齐全,建筑风格正是那个年代的标准体现。
第14届伦敦温布利会馆(1948年)
1948年在伦敦举行的奥运会主题馆温布利体育场建于 1924年,由于处于二战后的恢复期,百废待兴,所以第14届奥运会没有新建体育场馆,而是充分利用了40年前奥运会时的体育设施。但由于原'白城'体育场跑道长 536.45米,不符合比赛要求,因此温布利体育场被作为奥林匹克主体育场。
第12/13届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取消
第11届柏林奥运体育场(1936年)
纳粹分子印了成吨宣传德国“繁荣与昌盛”的材料,耗费了巨额资金,用花岗石、大理石等兴建了一座能容10万人的大型运动场,一个有两万个看台的游泳池,以及体操馆、篮球场等,还修建了一个比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
在8月1日的开幕仪式上宣布本届奥运会开幕的是纳粹元凶希特勒,点燃奥运圣火的是德国的田径运动员弗里茨.希尔根,而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另一位东道主运动员鲁道夫.伊斯迈尔。
第10届洛杉矶纪念运动场(1932)
洛杉矶奥运会于1932年7月30日下午2时30分正式开幕。美国副总统理查·卡曾斯代表因忙于政务而无暇顾及的总统胡佛到会祝贺。奥会主席巴耶.拉图尔率领部分国际奥会官员出席。开幕式仿照古希腊的宗教仪式,鸣放了十响礼炮,点燃了“奥火”,两千只和平鸽飞向天空,洛杉矶奥运会开幕了。参赛国家共37个, 首次参加的有中国和哥伦比亚。中国代表团共6人分别为刘长春、沈嗣良、宋君复、刘雪松、申国权、托平,但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刘原拟参加3个短跑项目,因旅途劳顿,放弃了400米跑,100、200米预赛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
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体育场(1928)
荷兰政府在阿姆斯特丹主运动场旁建造了一座高塔,在奥运会举办期间,高塔一直烧着熊熊烈火,颇为类似今天的圣火,而火种也是从希腊奥林匹亚古代奥运会发源地取来,经过希腊、南斯拉夫、奥地利和德国等地,再传到荷兰阿姆斯特丹,成为后来奥运会在奥林匹亚点燃圣火,经过接力传送到举办城市的传统先趋。不过正式的圣火仪式,是在1936年奥运会时,由国际奥委会订定整个过程,成为以后各届奥运会固定的传统仪式。
第8届巴黎“科龙布”运动场(1924)
科龙布体育场是由法国建筑师福尔杜加里 (L.Faure.Dujarric,1877-1943)设计的。体育场是新功能主义建筑风格的杰作,综合了结构主义、国际风格等建筑流派的特点。看台的承重墙是朴实的涂灰泥的石建构造,没有附加任何装饰。大门的两侧分别为对称而简单的小窗户,窗和门的设计表现为罗马风格式的对称,具有新古典主义的显著风格。建筑物的水平线部分充分展示了始于1929年的国际风格。而曲线的看台更代表了结构主义,其中所展示的许多元素起到了装饰物的作用。
第7届安特卫普贝绍特田园运动场(1920)
“贝绍特田园运动场”(Beerschot) 建于 1914年,由获得1912年奥运会锐剑 (重剑) 团体冠军队中的成员之一的安特卫普建筑师博蒂涅 (Montigney) 和他的同事索曼 (Somers) 于1919年设计重建,专门用做本届奥运会主体育场。这座能容纳3万观众的体育场,在奥运史上第一次采用了周长为400米的跑道。此后,除1924年奥运会曾使用过一次500米的跑道外,自1928年起至今一直使用400米的跑道。
第6届奥运会一战爆发被取消
第5届斯德哥尔摩科罗列夫运动场(1912)
科罗列夫运动场只能容纳37000多名观众,比起圣路易、伦敦运动场的规模要小得多,但设施完备先进。跑道全长380.33米,接近今日标准跑道长度,这也是奥运会开办以来,运动员第一次在较标准的跑道上竞赛,场内试验性地安装了电动计时器和终点摄影设备,时间精确到十分之一秒。
第4届伦敦白城体育场(1908)
这座体育场在10个月之内兴建完成,不花政府一分钱,主要是来自英法联合举办的博览会经费,位置在博览会会址旁边。体育场除了煤碴跑道之外,另外在内围也包含体操场,还有一座长100公尺宽15公尺的游泳池,及田径跑道外围一座周长666.66公尺的自由车跑道,集合四种功能于一个7万人的综合体育场。这种体育场在历届奥运会中,是唯一的,也是非常特别的一座。
第3届乔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1904年)
运动场有两万个座席,同时可容纳观众4万人,为观赏比赛提供了方便,但看台无顶棚,观众被迫在夏日炎炎的日子里饱尝暴晒之苦。
第2届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1900)
巴黎市郊布洛尼的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作为主体育场,1900年5月到10月巴黎奥运会在世界博览会期间进行。由于法国主办人员热衷于博览会,致使这届奥运会不仅时间长而且场地分散、设备极差,组委会借用了位于巴黎市郊布洛尼的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作为主体育场,观众席只有500个座位。本届奥运会没有举行开幕式。
第一届雅典大理石体育场(1896)
1896年4月6日下午3点,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庄严宣布: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 这是历届奥运会举行月份最早的一次。东道主之所以将开幕式选在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希腊反抗土耳其统治起义75周年。乔治一世国王致辞后,伴随着优美庄严的古典管弦乐曲,全场唱起了《撒马拉斯颂歌》,这首如宗教赞美诗般的管弦乐曲,热情讴歌了奥林匹克运动,并在后来被选定为奥运会会歌。
雅典的大理石体育场是首届奥运会的主要运动场,它是在雅典古运动场的废墟上重建而成的。应邀参加首届奥运会的有 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奥地利、英国、德国、丹麦、匈牙利、美国、法国、智利、瑞典、瑞士,加上东道主,共有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 。据记载,国际奥委会曾向清政府发了邀请,但当时的清王朝不知奥运会为何物,未予理睬。其他亚、非国家亦未能接受邀请前往参赛。
本文资料来源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尽快处理。
联络、投稿、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