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病夫”,类似的还有“欧洲病夫”。西方人用“xx病夫”(Sick Man of ××)形容陷入经济发展困境、国力衰落等问题的国家,带有贬义色彩谈键祥。对“东亚病夫”的理解存在东西方文化差异。
奥斯曼帝国晚期(19世纪初)被称为“欧洲病夫”(因其地理位置,亦有称之为“西亚病夫”)。曾因这样那样的问题被称作“欧洲病夫”的还有波斯、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以下为2018年12年18日环球时报一篇报导截图。
1895年3月4日至9日,严复在《直报》上发表了《原强》称:“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中国者,固病夫也。”
1896年10月17日,上海英国人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一篇文章最早出现了“东方病夫”一词,作者是英国人,用来批评官僚腐败、风气恶劣的晚清政府。
1903年前后,梁启超在《新民说》称:“夫中国一东亮此方病夫含搏也,其麻木不仁久矣。”此后,国内舆论界开始用“病夫”来形容中国人体质虚弱。
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中国代表团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全军覆没,途经新加坡,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题为“东亚病夫”讽刺中国人的漫画。(国内媒体对此做过报道,没有那么一幅漫画,至今也未发现当时有类似的写有“东亚病夫”的漫画。)
“东亚病夫”这一说法在国内逐渐流传开来,国人对“东亚病夫”的理解也逐渐固化为是西方人因中国人体质问题,对中国人的蔑称。
不过,不管西方人如何理解“东亚病夫”一词,考虑到国人对“东亚病夫”的理解,不应再用“东亚病夫”来形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