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文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直是解老的难点。 难点:1、“道”用现代语的理解;2、“三生万物”的科学根据;3、“负阴而抱阳”的科学原理;4、“气”的现代语理解。5、“三生万物”和“万物负阴而抱阳”的理论关系。 在《尚书》中德比道出现的早,《尧典》:“格于上下,克明俊德。”商汤革命后出现了道字,《太甲下》:“有言(“为利”之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汤的左相《仲虺之诰》:“钦崇天道,永保天命。”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道”指天然之道,“天命”指天然的机遇(荀子:“命,节遇也”)。把天道解为天神,是往祖宗头上泼迷信的脏水!管子对道的理解是“尔序其成谓之道。”;关尹子对道的理解是“曰天、曰命、曰神、曰玄,合曰道。”;老子对道的理解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对“道”的定义,与现代“规律”一词同义。因此现代辞书都把道解为规律或逻辑。从德先道后的经历,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由民道规范社会向官道规范社会递进的脚步。《黄帝阴符经》中对道的概括(见下文),可能是上古时代的理论大成。 “导”字古文是上道下手或寸字,意即用手或心操纵道。《淮南子·卷十》还称“道者,物之所导也。”《文子·微明》老子也说:“大政无险,民易导。”而被《韩非子·说林》称为《周书》的老子文竟一个导字也没有,怪哉!是原文就没有还是“绝其道”造成的问题?“道”不可导,要“道”何用?“导”不遵道,造“导”何行?这个逻辑推理也可以用在“名”上。作者有理由怀疑“道可道、名可名”是在“单氏取周”时对“道可导、名可命”的伪篡。为此,我们在解老时应把道导两字视为通假:在观念认识上,把“道”理解为经验、知识、规律,解为“道”;而在意念创造上,就应把“道”理解为方案、意图旁派竖、逻辑,解为“导”。老子说:“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即由意念指导观念的反映“有象”,和由观念到意念的造意“有物”,中国这一古老的命题对西方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等等可能都是一个新的境界。道可导,名可命的命题,是传统的造意论,它能帮助我们把握老子理论“放意写神,运大论变而形于弦”的“活的灵魂”。 老子的惚恍与恍惚理论是从主观逻辑角度论证了人与社会的发展,他的“三生万物”则是从客观规律角度论证人与社会的发展。老子还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就是老子“三生万物”的“三”。人与社会首先要知“无”,不知无就不能正确地创有,这是“一”。光知无还不行,还要创造条件,这就是“二”,再用成熟的主客观条件创造事物就是“三生万物”。老子集成的“三生万物”的理论,就是中国传统的造物论。 “阴阳相推”的理论产生于中国四千多年以前的黄帝时代,《黄帝阴符经》:“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而不可违,因而制之。”是说:规律稳定不乱,因而造就社会。逻辑道理求利害,因而有阴阳。把握阴阳推理,变化时心不乱。所以说,科学家知道规律的不可违背,因而驾驭它。从《黄帝阴符经》中我们知道,阴阳概括最初产生于社会的利害需要。《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荀子·天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楚辞·屈原·涉江》把社会问题称为“阴阳易位。”老子在《庄子·知北游》“单氏取周”时说:“中国‘有’人(指周朝‘为利’的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易·系辞上》指的是“阴阳相推”的逻辑;《荀子·天论》指的是规律与逻辑的比较;《楚辞·屈原·涉江》指的是社会阴阳变态;《庄子·知北游》指的是丧失本性的狡猾机会主义;五代时陈抟道士将阴阳理性观念设计成阴阳鱼,表达了阴阳相吸阴阳相推的形象……。这些,都是对抽象的阴阳理性观念的具体运用,惟老子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才是对阴阳本质的揭示。根据液固气的三态变化,“冲气”应解为细微物质流。 阴阳理性观念在现代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中又有了进一步的发羡搏展,如物理上的阴极阳极、阴电阳电、阴阳离子,心理上的阴谋诡计、阳奉阴违、阳刚正气,社会上的阴暗面、葵花向太阳……。小到电子,大到宇宙,逍遥到民俗,规范到科学,中国人对世界都留下了祖传的理解。其理论核心仍然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是中国人对世间利害事物的简要定位,以方便认识和理解,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中国人的经验论、认识论、信息论,其实,所有《易经》研究都立足于此。易经和五行的认识论与“恍兮惚兮”的造意论、“三生万物”的造物论,属于中国古代“射(认识论)”和“御(造意论)”的不同分科。射是“身矢”御是“驭”的理性会意字,射是御的基础,御是射的目的,光射不御是认识主义的书架子,光御不射是造意主义的花架子。黑格的“对立统一”不能与阴阳同义而语,因为它违背了同性相斥不统一、异性相吸不对立的科学原理。 老子在《文子》中说:“专而为一分而为二,反而合之上下不失;专而为一分而为五,反而合之必中规矩。”中国所说的规矩就是西方说的逻辑,对逻辑中国古代还有许多称谓,如齐辑和正度、射御等。老子说“分而为二”的目的是“上下不失”,“分而为五”的目的是“必中规矩”,这与《黄帝阴符经》说的阴阳在利害,五贼在发展是一致的。“单氏取周”的两千五百多年以来,我们太多地重视了阴阳而轻视了五行认识论,太多地重视了惚恍、知有而轻视了恍惚、知无的造意论和造物论,这是我们落后于西方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古代所谓的“负阴抱阳”,就是说人和社会都负柔饱刚、负下抱上、负私抱公、负民抱官……,统过细微的交流而统一。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这大约是从父系社会谈起(母系社会更长),那么前两千五百年就是由黄帝到老子,后两千五百年由孔子到孙中山和马克思。现代西方最崇敬中国什么呢?难道是现代中国的孙中山和马克思?不是!是中国古代的辉煌理性!孙中山先生也说中国“周以前为一进步时期,周以后为一退步时期。”只要我们正确地、“实事求是”地去理解周朝及周以前的思想理论,我们就能找回属于中国人精神的一片兰天。她的博大精深,“其细无内,其大无外!”。大有同志的话很精彩,切中时弊,他说:“现在的中国精英在做些什么?他们企图移植西方文明内核,消灭中华文明,还自称是“振兴中华”。盗用别人的内核,本来就是一种卑劣的行为,在精神上,在名分上,你已经矮人一截了。况且,西方人研讨此内核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国人化个一两百年就能造出升级版吗?这样竞争,这样“发展”,中国的“翻身”就不要想了,先做好西方老板的跟班。应该与“传统文化”和解,与自己的先人和解。认真吸取先人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可静心想一想,中华民族的复兴,复兴什么?不就是把先哲的理想发扬光大么。没有对历史遗产的继承,就无所谓复兴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马克思主义多么风光,都与中华民族无关。我们打着马克思的旗号,所创下的一切丰功伟绩,功劳都归马克思。中国的先人脸上有一点光彩么?这尽管不是认贼为父,是否有点喧宾夺主之嫌呢?”黑格尔能用“对立统一规律”回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简单科学道理吗?能用“量变到质变规律”说清H2O液固气的物质三态变化吗?能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清判断与决断的理性思维吗?简单的问题都说不清,难道不是在中国圣人面前班门弄斧吗!马克思能说清精神资本吗?能说清事业、企业和服务业职能精神的社会分工吗?能说清官民上下利害吗?能说清产生剥削压迫的真正思想根原吗?这些,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中国的理性早就有了透彻地理解! 中国科学的理性,人类的希望。
相关文章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讲的是什么故事?
2023-07-02 09:00 阅读(645) -
处事做人之道有哪些?
2023-06-25 22:51 阅读(630)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出自何处?"
2023-06-15 05:37 阅读(629)
1 韩庚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是什么意思啊?是怎样来的?
660 阅读
2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什么意思
623 阅读
3 比不上足比下有余的意思
623 阅读
4 有余数的除法是?
600 阅读
5 年年有余是啥子意思。。。。
58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