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小窍门

交朋友的故事100字

1、肺腑之交

身处宦海,起起伏伏、跌跌宕宕,加之受政敌攻击,受舆论瞩目,古代官员能够找到谈论知心话的人比较少。肺腑之交指的就是在艰险的政治环境中,能够推心置腹、互相无话不说,由此形成的友谊。肺腑之交典出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歌:“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元白之谊被人传颂,根本原因在于两人有着共同的文学理想和诗歌主张,有着共同振兴朝政、谏言救世的政治理想,有着被政敌排挤和陷害、被贬地方、颠沛流离的仕宦阅历。

唐代的柳宗元与刘禹锡也是肺腑之交的典型代表。二人年少才华横溢,高中进士,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旨在革新朝政、改革弊端,结果受到既得利益集团强大阻挠,最后归于失败。柳宗元与刘禹锡因此被贬。

共同的政治理想、共同的贬谪生活体验,拉近了二人的距离。二人在诗书酬和中深化友谊,成为了肺腑之交,成就了历史上一段有名的佳话。

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迁为柳州刺史,刘禹锡被迁为播州刺史。播州地处西南绝域,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柳宗元对朋友说:“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柳宗元于是上奏朝廷,表示愿意与刘禹锡对调地方。唐宪宗于是改迁刘禹锡为柳唯姿州刺史。柳宗元代友播迁,受到韩愈的高度赞扬。韩愈深刻剖析了当时不良的交友风气:“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通过对比不良交友习气,韩愈最终高度赞扬柳宗元的交友观。

2、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指的是看似平淡实则重道义的朋友。君子之交语出《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之交意在强调真正朋友的交往不在形式、而在于内心、在于道德、在于格局。

西汉末年的朱晖从小就培养出有浩然正气的气概,“早孤,有气决”。13岁的时候,他遭逢王莽败亡,天下大乱。在与其外祖母等一家人从田间出逃的途中,在路上碰到一伙强盗持刀抢劫妇女。

“困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朱晖却拔剑而出,对着盗贼说:“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盗贼钦佩朱晖的胆量,“遂舍之而去”。

因其重义,能够对未曾谋面的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体现出他君子之交的高雅品质。他在刘秀当了皇帝后出任临淮太守,“进止必以礼”。

朱晖为人威严,给人一种冷面之感。他的同乡张堪素有名气,其对朱晖像老友一样敬重有加。张堪生前拉着朱晖的胳膊,对朱晖说想把自己的妻儿托付给他。朱晖当时拱了拱手,没有说话。等到张堪去世后,听闻张堪妻儿生活较为贫困,朱晖亲自去探视,并带去大量钱粮财物。

朱晖的儿子很好奇,问其父,平常没有听朱晖谈到过张堪,为什么要周济他家妻儿呢?朱晖回答:“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朱晖与张堪的友谊就是君子之交,平常没有轰轰烈烈的交往,感觉很平淡厅山塌,等到需要帮忙照顾的时候,却义不容辞。

3、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是指哪怕砍头也不会变心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这个典故千古流传,述说着名相蔺相如与名将廉颇之间由误会到精诚团结的故事。

东汉末年的荀巨伯以讲信义而著称于世。有一次,荀巨伯远行到一个地方探望生病的好友。等他来到这个地方见到好友的时候,恰逢胡人攻打这个地方。

好友对他说,我现在活不成了,您赶紧走吧。荀巨伯说:“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等到胡人攻破了这个地方,见到荀巨伯,对他说:“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荀巨伯回答:“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胡人听了以后,非常受感动,纷纷感慨道,不明仁义的人进入了讲仁义的地方,实在是不应该,于是胡人将部队撤出该城,该城因此而得以保全。

荀巨伯舍生探病,可以说是刎颈之交的生动例证,是对当时存在的不良习俗进行矫正的尝试。荀巨伯在交友方面,没有“逐名逐势”,没有“不相分”“不相恤”,成为“舍生取义”的典型。

交朋友的故事100字

4、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的霸主。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扮圆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他们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管仲侍奉齐襄公的儿子公子纠,鲍叔牙则侍奉公子纠的弟弟小白。两个儿子争夺王位时,公子小白躲过管仲的刺杀,成功当了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立刻请来鲍叔牙,让他做宰相。但是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推荐还囚在牢中的管仲。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请管仲来做宰相。后来管仲在齐国执政,使齐桓公称霸。

管仲后来回忆道:“我贫穷时,与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总是多拿,鲍叔从不以为我贪,他知道我是因为贫穷的缘故。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有时不顺。我曾经三次作官三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好,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有时不顺。我曾经三次作官三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好,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临终前,齐桓公问管仲,鲍叔牙可以不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说不行,认为鲍叔牙善恶分明,不能包容坏的一面。如果把政权交给他,既害了你齐桓公,又害了他自己。鲍叔牙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因为管仲不推荐自己接替相位而不满,反而高兴,只有管仲最了解他。

5、士为知己者死

《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豫让是春秋晋国人,当时晋国有六大家族争夺政权,豫让曾经在范氏、中行氏手下工作,并没有受到重视;后来投靠智伯,智伯非常看重他。

赵襄子与智伯之间有极深的仇怨,赵襄子联合韩、魏二家,消灭智伯,并将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于是下决心为智伯复仇。

他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整修厕所的方式,以匕首刺杀赵襄子。可是赵襄子在上厕所时,突然有所警觉,命令手下将豫让搜捕出来。赵襄子的左右随从原想杀他,赵襄子却认为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豫让仍不死心,为了改变相貌、声音,不惜在全身涂抹上油漆、口里吞下煤炭,乔装成乞丐,找机会报仇。有一次,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过桥的时候刺杀他。赵襄子的马在桥上突然受惊,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

捉了豫让后,赵襄子责备他说:“你以前曾经在范氏和中行氏手下工作,智伯消灭了他们,你不但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靠了智伯;那么,现在你也可以投靠我呀,为什么一定要为智伯报仇呢?”

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手下的时候,他们根本都不重视我,把我当成一般人;而智伯却非常看重我,把我当成最优秀的人才,是我的知己,我非替他报仇不可!”

豫让知道这次非死不可,于是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完成我最后一个心愿,将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我即使是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赵襄子答应了,豫让拔剑,连刺了衣服三次,然后就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