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小窍门

古代驼城组成可移动的城

古代驼城组成可移动的城

在位于千里河西走廊中段的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境内,有一处始建于汉代并延续使用至唐代的古城遗址——骆驼城。蓝蓝的天空,暖暖的阳光,当人们渐渐走近骆驼城遗址时,两千多年的历史仿佛迎面而来,好像一伸手便能触碰到……甘肃高台县骆驼城遗址外貌呈长方形,东西长425米,南北长704米,总面积30.77万平方米。现存遗迹有城墙、马面、瓮城、腰墩、角墩、古井、夯土台基等。遗址轮廓清晰、结构完整。古城四角都有角墩,其中东南、西南角墩基本完整,而西北、东北角墩由于洪水冲刷,早已坍塌了。古城分为南、北两城,两城中间由腰墙隔开。南北两城的东、西墙外约10米处各有墩台。南城有三门,其中东西两门相对,皆设瓮城。南城城内有一眼深10米的古井。两城现存墙垣总长1933米。城内地表遗存有汉——唐时代的砖、瓦、陶片,北城内有建筑遗迹9处。城内地表散见焦兽骨、灰陶片,出土过汉五铢钱币、陶纺轮、唐代铜器和铁器等。站在城墙上看骆驼城遗址规模十分庞大,城墙、城门、外廊、敌台纤罩等设施都应消纤有尽有保存完好,全城结构严密精巧,气势宏伟雄壮,历经千年仍巍然屹立,充分展示了古人在军事工程上施工严谨,设计高超。东汉末年,汉王朝在骆驼城设立表是县,因县城遭遇地震,便迁到现在骆驼古城所在地。十六国时期,西晋在此设立建康郡,后建康郡守段业在骆驼城建立北凉国都城。建都后,段业又在原城基础上加筑加高,还扩大了城址,使城的面积增大了两倍,建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骆驼城的规模。骆驼城东靠山水河,西临摆浪河,骆驼城就建在两河相交的空地上。城中有一口枯井,是唯一饮水的地方。从骆驼城发掘出的墓葬壁画砖可以看出,古代骆驼城人取水用的是辘轮。所以,这座枯井上原来应当还有井架和辘轮,而井中也有木头相间,以防止井壁脱滑,填埋水井。但现在看到的这眼井井口颇大,也不见井中椽木,很显然木头腐烂后,井壁的土方掉落,最终将井填埋了。相传骆驼城历史上曾有一位叫骆驼王的国王就是从这眼井中逃离出去的。驼骆王居住在骆驼城中,他有很多骆驼,所以都叫他骆驼王。后来,有人攻城,骆驼王拿着一把分土剑,从城中的这眼井中逃离。他从井下三四米分土而过。因为他那把分土剑,只要剑指任何地方都会现出仅供人走过的一道地道。等对方发现,驼骆王早不知逃到了什么地方。在骆驼王逃离的时候,他在城柱子上栓了几匹马,在马脖子上系上铃铛,马头前吊上一把青草,马为了吃到草,就会绕着柱子不停地转,而马一走,马脖子上的铃铛就会响。这就是“饿马摇铃”的传说。骆驼王还用同样的方法在柱子上绑上几只羊,在羊的头前吊一把青草,在羊蹄下放上一面鼓,通过羊吃草,一抻一敲,打鼓发声来迷惑敌人。这毁桥闹就是骆驼城的传说。后来在这里又发生了战争,攻城的人为了把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攻下来,便将城内榆木山上的一个泉眼堵塞了,城外护城河随即干涸了,城内的井也干枯了,城里的人没有办法也都投降了。自城中的井干枯后,加上风沙弥漫,沙漠袭扰,骆驼城从此被沙漠包围,成为处在沙漠中的一座城。几百年来,这里已不适合人类居住,成为一座荒城,一直荒废了几百年。居高鸟瞰,古城遗址就像盖在现代画卷上的一方古印章,凝眸近观,又分明是组合起来的大型泥塑群,每一道缺口、每一处凸凹都记录着风雨的洗礼,战火的雕凿。据称,明代诗人沈青崖过此地时留诗:“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风景绘屯庄。两行高柳沙汀暗,一派平湖水稻香。紫燕街泥穿曲巷,白鸥冲雨过横塘。当年画舸中流处,谈笑行兵寄羽觞”。这首诗也道出了古城当时人丁兴旺、水清树茂、阡陌纵横的田野秀色,其中美意,令人遐想。骆驼城古老而神秘,静静地沉睡在河西走廊中部的戈壁滩上。而今,只有枯草、沙石和打着旋儿的罡风与这座空城相伴,昔日那个驼铃叮当、角鼓铿锵、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骆驼城永远地留在了历史深处